source
“温暖与冷漠、良善与邪恶、真实与荒诞、实有与虚无交织成一部时代的寓言,写尽中国人的善良与悲哀。”
“比《活着》更绝望,比《兄弟》更荒唐。”
这是《第七天》。
大名鼎鼎的《华尔街日报》曾这样称赞这本书:“余华以写现代中国史诗而享有盛名,他的小说《第七天》是一种形式上的转变。故事在一周内上演,即便人物的回忆跨越了很长时间。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在反思,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当代中国的焦虑。就像一个灵魂所哀叹的:这年头,死也死不起啊!
这部小说描写了一系列死亡事件,却反映了活着的艰难。”这部作品的优秀可见一斑。
《第七天》这一题目,灵感应该是来自《圣经》中的“上帝创世说”:
到第七日,
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
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安息了。
——《旧约·创世记》
创造一个世界只需要七天,上帝在第七天创造了一切,因此世界的第七天是安息日,也是一切的终结。人们在这一天休息,在这一天思考,在这一天去寻觅生命的真谛。本文也是如此,杨飞在死后的第七天到达了“死无葬生之地”,也许也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和解脱吧!
在这座城市里,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人们行色匆匆地走在路上,不辨来路,不知前方。这是一个死后的世界,却也是人活着所处的世界。
正如本文的作者余华所说:“我在写的时候感到现实世界的冷酷,所以我需要温暖的部分,至善的部分,给予自己希望,也想给予读者希望。我写下了一个美好的死者世界。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
这是我们的生活,它丑恶,它面目可憎,但是你也可以从那之中找到一些什么,别的什么,比如爱,比如慷慨,比如善与美。
是的,我们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们坐在静默里,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感受我们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像是一棵回到森林的树,一滴回到河流里的水,一粒回到泥土里的尘埃。”
我们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但我们的背后原来也有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