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勇士鳌拜后人今何在:仍居住在北京鼓楼附近,都是普通人

in china •  last month 

【01、】
说鳌拜是清朝第一勇士,那可绝不是空口白牙瞎咧咧,是有根有据的事儿。
鳌拜能成名,是跟着清朝的英亲王阿济格去打皮岛,那皮岛可是明将毛文龙的老窝呢。
鳌拜出征前,冲着阿济格就拍了胸脯子:“咱要是拿不下这岛,就没脸来见王爷您喽!”
嘿,您猜怎么着?清军那作战计划啊,早就让毛文龙给琢磨透了。鳌拜呢,这倒霉蛋儿作为先锋,刚登上岛,“呼啦”一下就被明军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就跟饺子馅似的被困在中间了。毛文龙也真够绝的,把皮岛的那些火炮,大多是虎蹲炮呢,一股脑儿全集中在一块儿,对着鳌拜带的那清军先头部队就“轰”起来了。
说实在的,要是换了当时的明军啊,那肯定就得散架喽。就算是当时野战厉害得不得了的清军,都被打得晕头转向的,瞅那样子,清军都快要被毛文龙给打得稀里哗啦喽。
鳌拜呀,那可真是个猛人,一下子披了两层甲胄,嘿,这不就成了明末时候的“钢铁侠”了嘛。然后呢,这老兄拎着大刀,也不管明军那炮火噼里啪啦地炸,箭也嗖嗖地射,就直接朝着明军冲过去干架,非要跟人家肉搏不可呢。
明军哪能想到鳌拜这么生猛啊,好家伙,鳌拜一下子就砍倒了明军好几个呢。这一下,明军可就乱了套了。清军那些士兵瞅见鳌拜这么厉害,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兴高采烈地跟着鳌拜就往阵里冲。
就这么着,鳌拜仗着自个儿那一身的武艺和胆量,楞是使着那股子不要命的“猪突战术”,把明军给打得稀里哗啦,清军也就顺顺当当打进皮岛去了。
捷报传到盛京啦,皇太极那叫一个高兴,立马亲自写文章去祭告努尔哈赤,好让他老爹在天上也能乐呵乐呵。接着呢,皇太极就下令,得好好犒劳那些将士,必须从优奖励。鳌拜呢,因为立了头功,爵位就升上去了,还被赐了个“巴图鲁”的名号,这“巴图鲁”啊,就是勇士的意思。
打这之后啊,鳌拜可没少在战局僵住的时候,靠自个儿那一身的武艺给清朝破局呢。就说那松锦决战吧,这一战可决定着明清两国的命运。当时啊,清军的右翼被明军给压着打,眼瞅着就要顶不住、败下来了。鳌拜呢,也不等上头下命令,直接就带着自己手底下那几百号骑兵,风驰电掣般冲到明军阵前。到了地方,下马就领着这几百个亲兵跟明军干起了肉搏战。嘿,就靠着他自己那股子猛劲儿,硬是把原本对清军不利的局面给扭过来了。
史书上讲啊,鳌拜在这一场战役里那可厉害透了,五回打仗,回回都赢,他自己亲手干掉好几十号人呢。
清军入关之后啊,鳌拜这人可是一员勇将呢,清军那些个军事行动,他差不多都掺和进去了。他扭转战局的法子呀,就从来没变过:穿上厚厚的重甲,跟个野猪似的就往前冲,就这么个猪突猛进的打法。
这就好比二战时候日军那“万岁冲锋”的青春版呗。
就说那后来把鳌拜给捉拿了的康熙帝吧,在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人家亲口讲了,清朝打天下的时候,要是论谁最勇猛,那可没人能比得过鳌拜呢。
在咱大清朝跟着出去打仗、效力的大臣里面啊,谁也比不上鳌拜巴图鲁。他的功劳册子,皇宫大内就有呢。朕啊,老是念给身边的大臣、侍卫他们听。——《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起居注》
嗨,要说起康熙帝擒拿鳌拜这事儿啊,那可真是一笔乱账呢。不过兰台呢,是更觉得鳌拜压根就没什么反心的。您想啊,要是鳌拜真有反心,康熙帝能在康熙五十二年让鳌拜的子弟恢复世职吗?那肯定不能啊。
嘿,鳌拜让康熙帝给逮了之后呢,鳌拜他家后人都啥样儿了呀?
【02、】
鳌拜在让康熙帝给逮起来之前呢,那可是一等公的爵位。后来让康熙给抓了呀,他那爵位就被康熙爷扒拉得一干二净喽。
一直到康熙五十二年的时候,60岁的康熙帝许是琢磨着,想当年对鳌拜那样的处置有点太不厚道了。鳌拜那可是对皇太极、顺治帝,还有他自己都效过忠的臣子啊。于是呢,康熙帝就主动说了,鳌拜这人武勇得很,在清朝打天下的时候那可是立了大功的,还是得把他的世职给恢复喽。
鳌拜那功劳可老显著了,得给他个世职啊。
那公爵肯定是不能赏给鳌拜喽,就给他追赠了个“一等阿思哈尼哈番”。这个头衔啊,到乾隆朝的时候被明确为男爵,这就相当于五等爵里最末流的那一等。
嘿,这时候啊,鳌拜早就没了,连他的嫡子纳穆福也一块儿没了呢,就剩下鳌拜的孙子达福在那儿了。
这么着,康熙帝就叫达福把那一等男爵给承袭了,鳌拜当年被没收的佐领呢,也还给达福了。再后来啊,还让达福当上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呢。
到了雍正朝啊,雍正帝继位那过程闹得可太不像话了。就因为这个,他为了能把皇位坐得稳稳当当的,把自己那些兄弟(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还有一大堆八旗里的重臣都给处置了。等到雍正五年,他皇位算是稳当了,这时候又想把自己在八旗里的名声给挽救回来。咋办呢?就找那些特别明显的“冤假错案”来平反呗,好显得自己能“拨乱反正”啊。
嘿,鳌拜家就这么被雍正帝给挑中当了典型啦。得嘞,雍正帝呢,不光打算把鳌拜之前被撸掉的一等公爵位又还给鳌拜他们家,还特地赏了个“美名”,这下鳌拜的一等公就成了一等超武公喽。
嘿,这些个优待啊,全砸到鳌拜孙子达福脑袋上喽。达福在雍正元年的时候呢,就只是个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结果您猜怎么着?到了雍正五年,就变成一等公爵了。再到雍正九年啊,更牛了,成了一等超武公。
嘿,达福那可真是对得住雍正帝的优待呢。刚当上一等超武公的那年啊,就直接在西征准噶尔的前线阵亡了。
达福死了之后呢,他儿子还有孙子就都把那一等超武公的爵位给承袭了。
哎,您说怪不怪,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啊,鳌拜的后人咋就又成了一等男爵了呢?
鳌拜的后人是不是把乾隆帝给得罪了呢?
不是那么回事儿,鳌拜的后人可没得罪乾隆帝哟。为啥呢?您想啊,乾隆那时候,清朝统治中原都一百多年了,这大清的江山稳得很呢。再说了,到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乾隆帝都70岁喽,他就寻思着得干点事儿来把清朝的江山再巩固巩固。
于是呢,这一年啊,他就鼓捣出不少自个儿觉得能“给万世当样板”的事儿。先是弄出了个《贰臣传》,又给自个儿八叔、九叔平了反,还批准那些在明末的时候因为反抗清军而战死的明朝忠臣进到各省的贤良祠里去了呢。
这里头就有鳌拜爵位调整这档子事儿。
乾隆帝心里那想法可透亮儿了。鳌拜啊,兴许真就是被冤枉的。可他爹呢,把鳌拜的待遇全给恢复了,这不明摆着嘛,就好像在说他爷爷康熙爷当年抓鳌拜是抓错喽。就算真是抓错了,那也不能认啊。
于是乎,乾隆帝就在上谕里讲了,他爷爷当年拿下鳌拜那可太对了,没要鳌拜的命,还赏给他个男爵,这恩情就跟天那么高、地那么厚似的。乾隆帝还说呢,他把鳌拜家族的爵位给降了,主要就是想给那些以后打算当权臣的大臣提个醒儿:
鳌拜那时候啊,觉得大权在握,就肆意妄为,违法乱纪,到处拉帮结派,残害大臣,干的坏事那可多了去了,数都数不过来。要不是康熙爷英明果断,立马把他拿下查办,他就会越来越张狂,难以管制,那朝政可就乱套了。就说圈地这事儿吧,一直僵持不下,老百姓没了地,都跑来哭诉,差点就出大乱子。康熙爷当时没杀他,只是把他的官儿给撤了,还给他个男爵当当,这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到了雍正爷的时候,又让他家恢复公爵,那是念着鳌拜以前有功劳,他孙子达福还有点才能,还能派上用场,所以就又给了他家好处。其实鳌拜专权放纵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他那些违法的事儿,就像实录里记的,一堆一堆的,也没必要都详细说出来。现在我把这些事儿都查得清清楚楚,证据确凿。要是不把他的功过好好算一算,不给他个教训,让鳌拜一家就这么侥幸下去,这事儿还不算大,可往后那些掌权的人就没了顾忌,那还怎么严肃法纪,杜绝奸邪呢?现在袭鳌拜公爵的德生他本人没犯啥错,那就让他接着当公爵。等他这个位置空出来的时候,就不再让他家袭公爵了,还是按照康熙爷的旨意,给他家一等男爵,世代相传,这也就足够表示国家对老功臣法外开恩的意思了。
得嘞,鳌拜他重孙子德胜一蹬腿儿死了之后啊,德胜那儿子庆玉能继承的玩意儿就不是一等超武公啦,改成一等男爵喽。
鳌拜那爵位啊,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一传就传了十一代呢。最后传到鳌拜的第八世孙锡惠这儿就打住喽。锡惠在同治四年,也就是1865年的时候,承袭了一等男爵位。
锡惠可算是长寿的主儿,一直活到抗日战争那时候呢。他死的时候啊,清朝都亡了30多年喽,这时候谁还会去惦记清朝的那些爵位呀,早都忘到九霄云外去喽。
锡惠有俩儿子,大儿子呢,后来精神出了毛病,跟他爹差不多一块儿走的。
鳌拜最早的宅子是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后来呢,他的四世孙庆玉,让乾隆帝给下了命令,爵位一下子降成男爵了。这男爵哪能再住公爵府呀,就好比小蚂蚁住不了大象窝,于是就搬到鼓楼边上的扁担厂胡同去了。(现在那胡同都拆没影了)
锡惠和长子没了之后呢,锡惠家老二崇谦就把扁担厂胡同那座“男爵府”给卖喽,转头跑到小石桥胡同27号买了房,在那儿过日子去了。
就这么着,鳌拜的后人啊,一直就在小石桥胡同里住着,这一住就住到新中国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呢,崇谦他儿子,就是鳌拜十世孙苏国良这拨人,又从石桥胡同挪窝到了大黑虎胡同住下了。
鳌拜的那些后人啊,好多都干着普普通通的活儿呢。就说苏国良吧,他就是个工人。
眼巴前儿,鳌拜的后人还在鼓楼边儿住着呢。要是没赶上拆迁这档子事儿,估摸还在那一片儿窝着呢。
保不齐哪一天您在鼓楼溜达的时候,跟您擦身而过的那位,就是当年清朝头号猛人鳌拜的子孙呢。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