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推迟上学政策的效果,不宜过于乐观,而且,推进这一政策,必须注意地区差异,需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从理想的设想出发,推迟半小时上学,可以让孩子多睡半小时,这有利于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但是,这这只是理论设想。调查显示,中国六成孩子睡眠不达标,中国小学生双休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也不到10小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孩子起得早,而是做作业做得太晚。按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测算,如果学校不提供午休,那么早上六点起床,必须晚上八点睡觉。但很多孩子是在九点之后,甚至十点之后才睡觉。如果十点之后才睡觉,就是睡到早上八点也不够10小时。因此,如果不解决孩子睡得太晚的问题,推迟半小时上学,换来的是推迟半小时睡觉,这同样没有保障孩子足够的休息时间。
而要让孩子早一点睡觉,这就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不是通过推迟上学的技术手段就能解决的。而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把学生和家长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另外,推迟上学不能政府教育部门一厢情愿,或搞一刀切。推迟上学时间,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已经不新鲜,但效果比较好的不多见,有的甚至被家长质疑为折腾。原因在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出发点很好,也有部分家长赞成,可推迟上学对更多家庭来说,也意味着打破原来的生活节奏,比如以前7:30上学,把孩子送到学校后,自己去办公室正好,现在推迟到8:00入学,为上班,还得按原来时间出门,那孩子怎么办?恐怕只有放在校门口,为避免安全问题,学校也得7:30开门;还有,在市中心,会有早高峰,晚10分钟离开家都可遭遇拥堵,因此,即便晚半个小时上学,也得按老时间出门。等等。推迟上学对于在家门口就近入学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感受到实在的好处,而对于平时要由父母送去学校的孩子和家庭来说,反而会是麻烦。正是由于更多家长反对,我国有的地方的推迟上学政策推行不下去。
说到底,调整孩子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这不能就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必须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也许在100名家长中,有20人赞成,但如果另外80人反对,那么,得尊重多数人的意见。这是在推进推迟上学政策时必须注意的,不要简单认为推迟上学就好,不推迟就不好。在做出重大教育决策时,必须公开听取意见,并举行听证会,不然,一些出发点好的政策,会遭遇执行难,家长并不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