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对你说:“请理性点!”想必你会认为,对方至少清晰地知道什么是理性。其实未必如此,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理性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理性”一词有太多的岐义,不同含义在人们的随意使用中混乱不堪,这就需要适当的清理。
常识理性
“理性”一词早已频繁地进入大众语言。如我们一开始指出的,用“理性”者未必能说出其准确含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理性”没有大致的概念。只是,各人的理解不免互有差别;但纵观这些互有差异的理解,会发现一个共同的内核,它正是此处所要表述的。
实际上,常识所理解的理性,就是“合理性”。英文rationality(理性)一词,就是rational(合理的,理性的)的变形。人家要求你“理性点”,正是希望你取合情合理的态度,而不要蛮不讲理。在这个意义上的理性,可称之为常识理性。常识理性的反面就是蛮横。
可见,常识意义上的理性不仅毫无深奥性可言,而且可以说古已有之,并非捡了启蒙思想家的牙慧。问题是,既然常识理性无非就是“合理”,何不直言“合理”甚至“讲理”,而要用一个多少有一点洋味的词呢?实际上,在民间对话中,或许用“讲理”一词效果更好。不过,对那些多少受到现代精神熏陶的人来说,或许觉得使用“理性”一词,显得更有涵养、更有底气。这一层感觉已超出学理之外。
但如果仅仅将“理性替换合理”解释为词语的误置,那就未免太低估“理性”一词进入大众语言的意义了。这件事的价值比就事论事的理解要大一些。理由在于:在民间对话中,尽管说出“理性”一词的人只是模糊地觉得它带有“合理”的意味,并不确知其准确含义,但其潜意识中必定认为,“理性”似乎有比“合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他的意见更“理性”,他多半不会满足于援用平常的理由,而会竭力去寻求似乎更具有现代意味的理由,例如举出基于逻辑或科学的依据。不管在具体场合这样做是否很成功,这一做法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全新思考模式的尝试了。这样,“理性”也就被真正赋予某种现代的意义。
即使是一些人们平常全不在意的“常识”,其价值也绝不可低估。我们恰恰经历过这样的荒唐年代:常识被抛却九霄云外,而异想天开的无知谬见则到处逞凶肆虐。在那个年代普遍疯狂的气氛下,或许没有人听得见理性的呼喊。但是,在蛮横行为面前强调理性,就不只是一种清醒,简直就是一种伟大的义举!这至少会给一部分理智尚存的人送去一线智慧的亮光。
科学理性
如果将理性仅仅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合理”,那么,它并未进入科学之内。如前所述,在日常语言中,“合理”近似于“合情合理”。“情”与“理”显然不是一样的概念;平常所言的“合理性”,其中“情”与“理”的成分各占多少,依事项与论者的不同,可能差别甚大,这就无从确立可用于判断的确切标准。这种意义上的“理性”,应付日常谈话或许尚可,用于科学思维就不够用了。
由此可见,在科学中需要一种比“常识理性”更高级的“理性”,不妨就称之为科学理性。为便于对比,我们仍然套用前面对常识理性的解读模式:科学理性也是一种合理性,只是对于此处的“合理”应超出日常的理解,即不再是合情合理,而应是“合科学之理”,这意味着在原理、逻辑、事实诸方面都遵循科学思维的规范。至于在常识理性中不失其地位的“情”,则被完全排除在科学理性之外。
上述意义上的科学理性,其反面就是蒙昧。
令人遗憾的是,不能不指出,科学理性并不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
我们的先人,对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许多误判。例如,直到很近的年代,最有学问的儒者还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则居地之中央;世界上只有四个海,它们环绕着中国;心脏是思维器官;腐败的芥末能培养出虫子;龙是云游四海的神性动物……。这些看法固然幼稚荒诞,但并不能作为古代中国人缺少科学理性的充分依据。在视野受到局限的年代,任何文明民族都会有大量幼稚可笑的谬见。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这些事例,而在于得出这些谬见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在原理、逻辑、事实三方面,古代中国人都远离科学精神。古代人信守的少数几条原理,例如“万物由阴阳构成”这样的原理,问题不在于它是否成立,而在于它完全不具有清晰意义。先秦思想家中也许有少数人有过模糊的逻辑观念,但系统地运用逻辑作为思维规则,肯定未曾进入古代中国人的意识。至于事实,从来不屑于观察自然界的儒者,对于来自那无言世界的许多琐碎事实毫无兴趣;他们与其说相信实证,不如说更相信圣人。通过观察、实验来验证结论,这样一种本质上属于近代的观念,唯读圣贤书的儒者简直闻所未闻。既然古代先贤的智识活动已定格于这样的思考模式,无论其思维成果中是否存在某些有价值的孤例,都只能说,我们的文明尚未培育出某种科学理性。
缺少科学理性这件事,其后果比初看起来要严重得多。如果缺少引领世界的产业成就,缺少震慑世界的军事奇迹,缺少堪比金字塔的辉煌古建筑,缺少不输达芬奇的伟大艺术家,缺少欧几里得与阿基米德,固然使人遗憾,但唯有缺少科学理性,才真正使我们在文明智慧上略逊一筹,这是几乎无法弥补的。可能以为,这种欠缺不过影响科学成就而已。远非如此!科学、哲学、艺术以及文明观念上的任何真正进步,只能以科学理性为基础。不明白这一点,根本无法理解现代文明!只是,这一层道理,已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了。
人文理性
上面提到,科学理性的影响遍及哲学、艺术等人文领域。这只是指出客观地存在的逻辑相关性,并不涉及任何有意识的思维活动。但是,18世纪的一些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是其代表——则更进一步,他们要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改造整个人文科学,使之能成为人类实现精神与社会解放的武器。为此,他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力量源泉与结果,就是那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理性的太阳,他们的理想、信仰、奋斗、坚守无不绕之旋转。在他们手中,原来的科学理性真正扩大了,它变成了一种更宏大、更丰富的理性,不妨称之为人文理性,以与前面的科学理性相区别。
人文理性的反面,就是野蛮,它是黑暗中世纪的标志。
人文理性有丰富得多的内涵,除了涵盖科学理性之外,它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世俗的世界观 它替代了中世纪的宗教教义。启蒙思想家即使有唯物论倾向,也未必都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既一致地反对教会对现实世界的统治,也反对宗教对精神世界的绝对统治。他们即使不一般地拒斥宗教,也坚持要宗教接受理性的拷问与审查,最激进的人甚至指望完全依理性精神来改造宗教。他们坚持要依世界的本来面目来重新认识世界。
平民化的历史观 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学者,以新的理性精神重新考察整个世界历史,强调风尚、习俗与市民社会对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这就开启了新历史观的成形与流行。
人道的社会政治理想 既然否定了宗教控制人们命运的垄断权力,那么,个人就应当有追求幸福、乃至争取自由、平等的天赋权利。这样,在启蒙思想家看来,理性的太阳将驱散中世纪的黑暗,人类的未来将是一个人道的社会,它的旗帜上将写着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思想在卢梭的著作中得到了最清晰、最激进的表达。
这样,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人文理性就成了进步的旗帜。理性获得如此崇高的文明价值,在当时及其后的思想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约一百年之后,恩格斯在谈到启蒙思想家如何运用理性清算旧世界时,仍然难掩其激越的热情: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反杜林论》)。
经济理性
被启蒙思想家抬升到至高境地的理性太阳,终究不能永远高悬于远离人间的天际;只有适当贴近大地,才能照亮现实的尘世。而且,被启蒙思想家激发的革命热情消退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由冷冰冰的金钱主导的经济时代。如果说,对于理性鼓吹革命的后果人们毁誉参半,那么,由理性引导的经济腾飞,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世界。只是,在经济学家的头脑中,对于理性也有了非常不同的理解;他们所理解的理性,不妨称之为经济理性。启蒙思想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经济理性的时代随之来临。
那么,相对于人文理性而言,经济理性具有怎样不同的面貌呢?
不同于那试图照亮整个人类精神的人文理性,经济理性完全摆脱所有意识形态的装饰物,回归到理性在本质上所要求的那种单纯。经济理性只关心一件事: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之决策的动因是什么?回答仅仅两个字:利益!详细的解释稍显啰嗦,它包括如下要点:
经济行为者追求包括近期与长远利益在内的整体利益。
1)经济行为者必定完全依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决定其市场选择。
2)经济行为者拥有充分的市场信息,使之足以对其利益作出准确的判断。
现实中的经济行为者,也许接近于具有这些特点,但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事实确实如此。现代经济理论的精髓与诀窍就在于:完全不试图去论证,作为经济决策主体的个人,是否满足上述三条件,而是将这些条件干脆作为理论假设,作为将依据逻辑规则演绎地展开的整个理论的出发点;同时明确地承认,构成经济理论的概念世界,并不是真实的现实世界的精确复制品,它们之间仅有近似的关系,近似的程度将用理论的应用效果来判定。
唯利益是从的经济理性,完全失去了人文理性那种热情四射的光彩,呈现出冷冰冰的可憎面貌。但正是在剥去所有华丽外装、赤裸裸地呈现市场行为的本来面貌之后,人们才成功地解释了错综复杂的现代经济现象,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如同自然科学一样可检验的科学。基于经济理性的经济学的成功,正好证明了,它赖以作为基础的有关经济行为者的假设,具有适度的合理性。当然,这种成功远非完美,对于种种经济理论依然争论不断。
既然现代经济学已经稳固地确立其地位,那么,作为现代经济学基础的经济理性的价值如何,就不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而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已有答案的事实。至于经济理性那种无法取悦于世人的独特外观,不过是它真实地表达了人性;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人性,那是没有希望的事情。
更理性的世界
除了已观览一遍的常识理性、科学理性、人文理性、经济理性之外,还可能听到哲学理性、政治理性等等提法。如果你仍然要求理性的某种一般定义,则不免有些失望。
缺少一个普遍适用的严格定义,并不意味着,对于现代理性的一般原则不存在某些大致共识。理性不在于真理在握,而在于追求真知,不盲从权威;理性不在于坚守正确,而在于坚守判定是非的逻辑标准与事实标准;理性不在于谦谦君子的温良恭让,而在于像维护自尊一样维护他人尊严;理性不在于以圣贤自许,而在于确信一个互惠的世界胜似一个争斗不休的世界……如此理解的理性,绝不致被大多数人拒斥,尽管眼下的世界似乎还远未接近理性的标准。
现实世界并非所期望的那样富于理性,这未必是一件特别可悲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期待一个更理性的世界,越来越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人类在蒙昧、野蛮的荒原中已踟蹰得太久了,沐浴于理性太阳的光辉与温暖中,不再仅仅是一种憧憬,而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呼吁理性的声音,正在盖过非理性的喧嚣——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人类未来不乏光明了。
@tipu curate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Upvoted 👌 (Mana: 0/10 - need recharge?)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