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肯定會影響到一個母親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表現,但懷孕是由一系列複雜事情組合而成的,包括內分泌的改變、睡眠的剝奪、人際關係的改變、職業的改變、人生的重塑等。」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系副主任龔雯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混合體中,到底是哪一項因素起到了作用,哪一項因素的權重更多,很難簡單歸因,目前尚無定論。
根據英國衛報報道,對小鼠的研究表明,小鼠的養育本能是大腦在懷孕後期對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反應變化引發的,而這種變化可能是永久的。這項研究的科學家表示,人類的大腦中也可能引發類似的變化,這項工作可能為養育行為及產後心理健康的新理解鋪路。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高軍告訴記者,從生理和心理機制的研究上看,懷孕、分娩、哺乳和母性撫育行為等生育過程對女性情緒、認知和腦結構功能的影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研究顯示女性孕產等生育相關階段的獨特經驗的確可以對腦與心理功能產生一定影響,研究也提示了這些經驗可以改變女性的一些神經精神疾病易感性。
「個體的神經、行為、情緒會受到身邊很多因素的影響,但很難設計出一個精妙的實驗,證明這種影響是單一因素造成的。」龔雯潔教授表示,一名女性在懷孕後出現變化很容易被歸咎於“一孕傻三年”,而產後憂鬱也總是被簡單歸咎於家庭因素。但無論是懷孕造成的變化或產後憂鬱的原因都是複雜的,可能伴隨著荷爾蒙的改變、遺傳易感性的不同。
在高軍教授看來,孕產相關荷爾蒙改變相關研究還不夠充分,特別是對長期影響的追蹤研究比較缺乏,對長久改變的功能意義缺乏系統性研究。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可影響內側視前區等多個腦區,從而影響了母親對幼崽的反應和行為,使其更加敏感和有針對性。這種改變可以為親子關係的建立和發展起一定的基礎作用,幫助母親更好地關注和照顧自己的孩子。
反之,異常荷爾蒙的變化則對良好的母性行為的啟動和維持帶來風險,會對親子關係產生負面影響。但無法機械地看待腦內的變化,荷爾蒙是可以改變腦內一些結構功能的可塑性變化,而大腦也會因為生活經驗、其他行為心理介入或藥物介入而產生新的可塑性變化。
「懷孕生育對於大腦功能和結構的改變是早已確立的事實,目前已經能夠從動物和人類身上看到,尤其是那些參與調節母性行為的腦區的改變。但具體這些變化怎麼隨著生育過程的改變而發生,仍存在一定的爭議。」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李鳴表示,女性心理健康和腦健康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應該持續推進,才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女性、男性的心腦健康。
拓展閱讀
“成功歸功於自己,失敗歸咎於他人”根本原因這對心理健康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