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n •  7 years ago 

题图:by 晚点的子狸

节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纪念,比如:端午、清明、国庆;一类是为了忘却,比如,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

4月23日那天,朋友圈里处处洋溢着书香,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各种各样的读书好、好读书的道理、各种各样怀念读书人的文章,充斥期间、好不热闹。我喜欢清静,自然不去凑这样的热闹。于是,翻开这些天一直读的书自顾自地看去了。

其实,节日的仪式感,远大于它本来的意义。就拿世界读书日来说,查了查维基百科上的词条,发现这个节日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发掘阅读之乐,并为那些做出促进人类社会与文化发展贡献的人们获取新的尊重。

从这个节日设立的目的看,最重要的有两条:

  • 所有人都应该把阅读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 阅读是件乐事,可以收获快乐

如果有一天这样的目的实现了,那么这个节日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也许会有一个新的节日诞生,比如世界写作日什么的。

我总觉得,这样的目的多少有些反常识,至少与我们的日常体验相悖。首先,绝大多数人,在离开学校以后,就很少主动阅读了。其次,阅读本身是一件耗时费力的心智活动。能够从阅读中真正获得快乐的人其实凤毛麟角。

如果从阅读中获得快乐真的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为什么刷朋友圈、看抖音的人远远比读书的人多,为什么还要以设立节日的形式鼓励引导人们阅读呢?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觉,不需要鼓励。需要鼓励的往往是那些很多人做不到的,做起来很难的事情。比如读书。可是,人为什么就不能顺应天性,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呢?

因为:

知识就是力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

看样子,读书是一件好事情,有着天大的好处。没有人不喜欢明智、巧慧、精细、深刻、高尚、善辩。书籍是阶梯,知识是力量,只是这把梯子很长很长,要攀爬很久很久,才能遇见知识的力量。求知的路上没有坦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才是读书的真相。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希望越迫切,失望越强烈。当对一件事抱有很大的期望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贪婪的陷阱,渴望速成,力求事半功倍,但是世间没有捷径。如果有,少走弯路就是捷径。越大的成功,越需要时间的淘洗和历练。很多人在时间的面前失去了耐心,功败垂成,前功尽弃。

完全没必要把读书粉饰的过于美好,阅读也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因为世间没有什么事,对所有的人都很重要。更何况,读书不是获得智慧的唯一路径;更何况,读书不仅能医愚,还能致愚,《儒林外史》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用平常心看待读书,或许能够让我们少一些焦虑,多一些坦然。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紧张,往往能做的好、做的久。

人总需要给做的事找到理由,赋予意义。在我看来,读书是丰富人生经历的最好方式。谁都无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它们把我们塑造成独一无二的人,也把我们束缚在平庸和短视的黑幕里。

绝大多数人既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也没有苦难深重的多舛命运。人生好似注定是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读书却可以让生命丰满起来,不因日常的琐碎而干瘪,不因生活的磨砺而丧失斗志。

翻开一本书,如同打开房子的一扇窗,透过隐约的灯光,窥见别人如何活,如何思。体会他们的生活和经历,给我们带来那些有益的启发。

没有人愿意遭受深重的苦难,这个世界也许不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被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然而有人却经历过,但他没有像那里的多数人一样,死于毒气室、饥寒、绝望。在苦难中他找到了苦难意义,升华了生命的价值,成就了《活出生命的意义》。

捧读这本书,不仅可以随同作者体验那段极端困苦的岁月,还可以发掘到人最宝贵的财富——精神的自由,生存的勇气,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之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即使当失去财富、自由、亲人的时候,面对生活、工作的困境,一筹莫展,无计可施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是一无所有,我们还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境遇的机会。

找到生活的意义,或许是读书的目的之一吧。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