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块9的商品,到底让你损失了多少钱?

in cn •  last year 

双十一、双十二、圣诞和新年,各种购物节接踵而来,商家们也在价格战中奋力内卷:9.9元的洗衣液,19.9元的零食大礼包,29.9元的年费会员,诱人的价格让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点击购买。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结账时才惊觉,这些看似便宜的商品总和远超过了预算。问题的关键在于商家普遍采用的统一定价策略——也就是商品价格以9结尾的策略。

那么,这个价格策略究竟有多大的魔力呢?事实上,这种以9结尾的价格策略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广泛使用。1880年,美国梅西百货开始使用这一策略,宣称其商品价格是“史上最低”,结果销量激增,其他商家纷纷效仿。

尽管有人尝试打破这一传统,如2011年苹果的一位资深副总裁跳槽后推行整数定价策略,但这种改变却导致销量下滑了30%。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被称为“左侧数字效应”。研究表明,价格标签上的第一个数字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决策。比如,1.99元和2元的商品,在很多人眼里会被视为两个不同的价格等级。

研究还发现,即使价格差异极小,消费者的选择也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举例来说,当两款商品的价格分别标为1.99元和3.00元时,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即使实际价格差异只有1分钱。

但是,价格以9结尾真的就划算吗?调查显示,这往往是商家的一种策略。实际上,以9结尾的商品价格往往比其他商品要高出18%。商家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出商品已经非常便宜的错觉,诱导消费者购买。

除此之外,现今电商平台上的各种营销策略层出不穷,许多看似划算的促销活动实际上可能让消费者不知不觉中多花了钱。从奶茶店到高科技产品,商家们普遍采用“多选项”营销策略,诱导消费者选择价格更高的产品。这种“既然来了就买”的心理正中商家的下怀,让消费者在寻求性价比的同时不经意间超出了预算。

综上所述,那些充满诱惑的价格标签背后,隐藏着诸多商家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术。作为消费者,了解这些策略,对自己的消费习惯有所认识,才能更加明智地作出购买决定,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