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配人行为的多半是恐惧,而不是对生活的爱- DAY7

in life •  4 years ago 

以下是2021年1月30号到2月18号期间我在手机笔记里录下的思想火花们,挑出一些对读者或许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不那么碍眼的条目。

支配着人的绝大多数行为的动力是恐惧,而不是对生活的热爱。

恐惧窒息了生命的好奇和热情。让生命局限在一个狭长的车道上,平庸地运转。

将人们团结在一起的,多数时候不是爱,而是恐惧和自私。

控制人,奴役人的不二手段是:制造恐惧。

恐惧驱使人甘愿躲避在生命的牢笼里,获取某种安全感。裁剪甚至消除自己的天性。

那些凡有所成就的人,生命怒放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恐惧的人。

人生是很艰难的,要不然为什么会有宗教?

几千年来,西方世界有无数个宗教,最后为什么是基督教杀出重围,一统天下?因为它对人们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要求较低,比较易于被大众接受。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基督教就是西方古代宗教里的好莱坞。因通俗易懂,而霸屏世界。

我们都是一个个生命ID。死亡即销户。一个个生命ID,连成一张世界的网。

我们所处时代,是由『工业人』时代进入『信息人』时代。

『工业人』时代,人是机器的一个部件。整个社会是一部大机器。

『信息人』时代,人是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信息人时代,人更难认识『自己』。因为被信息控制的人,自认为有自由意志,其实很难摆脱信息操控,成为人工智能的奴隶。

工业人时代,人相对容易认识到『我非我』,『我是机器的一部分』。只不过,工业人时代,摆脱机器操纵的难度较大。信息人时代,不那么容易认识到『我非我』,一旦认识到,摆脱难度相对较低。

信息人时代,对人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家都在表演,真实的我,真实的生活,在哪里呢?

建立充分感受的世界观,而不是压抑感受的世界观。

不做一件事的理由有千万条。做一件事的理由只有一条:想做。

生命的智慧在疯傻里面。

我通常被一些人看作是个好人。可我并不是一个好人,我只是不敢暴露自己坏人的真正面目而已。

不过随着年岁增大,我越来越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了。去他娘。爱谁谁。

不能活成一个眼红没鸟事看着他人爽就说风凉话的老头子,要活成一个活色生香叫年轻人妒嫉的老头子。我离老头子,还有30年的距离。

审美地活着,艺术地活着,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单身。

1964年,萨特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不需要外界定义的人。一个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定义自己的人。

摆脱被事情『吸住』的状态,每天有一段自由思考的时间。就像水中漂浮物,直接向前漂移,避免撞上任何障碍物,避免掉进水流的漩涡里打转。

『无体感』最优,『主体感』次之,『客体感』最弱。

无体感,就是无我。佛家追求的境界。能达到者,体会极乐。

主体感,就是真正的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者。自信者。自我发光者。不借助外部印象以巩固自己的价值者。价值动力由内散发。

客体感,时时在意世界的评价、他人的目光。自己的价值感建立在他者的反馈上。以活成他人眼中的幸福者和成功者为己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典型的客体感的一种表现。把自己变成一个客体,迎合他者的主体感。

这几个词,是我创造的概念。

图片.png

人,就该一次次『爆发出去』,而不是深陷在『自我』里。爆发出去,才是人生。

这个概念是《存在主义咖啡馆》里萨特提出的。突然想到,觉得是个真理。酷。

最近,似乎是我内心最笃定,最澄明的一段时间。好像真的触摸到神的整个存在真相。而非管中窥豹。继续探寻。

我所读到的书,那些探索和知晓神的存在的心灵们,以他们各种方式,描述着他们所见到的神。

万千描述,归于一宗。

不要通过任何中介和代理,或者宣称为神的代理者,而是直接通过自我,感知神。

一个人独自面对命运。直接与神对话。

此时,无神论或者有神论的标签,一点都不重要。

本能主义。像动物一样活着。从本身感受出发。我对亨利·米勒的理解。

图片.png

突然想到一种很好玩的方法,平时想到什么,就用语音输入。

一年过后,把所有这些碎片都联起来,变成一个小说大文本,会是什么效果?我决定现在开始试一下。

恨不得把我平时吃的所有蔬菜都研究一遍。探寻对习以为常的蔬菜们的新认知,探知其日常食用之外其他的可能性。

当大千世界向你展示其无限丰富时,你怎么舍得死呢?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