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文学的进步产生了文学评论,同时也滋生了一大批文学评论者。剖析、解释、批驳、指正文学作品,本是文坛一大喜事,可某些评论家却变“评”为“咬”,畸形的心态倒也给沉寂的文化空间增添了许多“生机”。
北京有位叫王朔的作家开始写评论了,且把矛头指向了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但他忽略了文人应有的理智与品格,肆意地以无聊的激愤、肤浅的得意去攻击他人的作品甚至人身。金庸的作品正是他眼里的四大俗之一,与他列举的四大雅相比,差远了。怎能不批呢?确实该批!于是,他毫无忌惮地向金庸先生叫板,让他的“痞子文学”在文坛上大放光彩!这位曾大言不愧“一不小心就能够写出红楼梦”的大作家可能想开创文学评论中一种独创的“痞子”风格吧。
如果说王朔年少气盛,口无遮掩,也就罢了。无独有偶,德高望重的汪曾祺老先生前世也“评”了诗仙李白,且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白是“发酒疯,洒狗血”评论?咬人?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在汪老的“精辟独到”的剖析下黯淡了许多。如今,汪老已登极乐,王朔却还在,可能还在写些咬人的文章。可惜啊,要是王朔能与汪老对垒那才是文坛空前绝后的趣闻呢!
王朔,汪老此举何为?我不敢妄下结论,倒是听说王朔去美国寻求发展了,可美国人不识货,使大作家英雄无用武之地,打道回府。接着又宣布要一年写10部小说,可一炮未响,小说写不成了,玩什么呢?评人吧,擒贼先擒王,当然要找有分量的人评。如此想来,王朔评金庸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了。
文学如溪涧,允许不同姿态与品位并存,因此,人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公正、客观的评论的同时也要严厉打击蓄意“咬人”的文坛丑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