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指南》-----书摘

in book •  7 years ago 

《学会提问 批判性思维指南》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应该值得好好看看,这是我读书时摘要的书中的精华部分:

你必须养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第二个障碍是认为词语只有一个单一的、明显的定义。而事实上许多词语的含义都不止一种。所以,你需要坚持思考“这些词语或句子是否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你能为一个词语说出两个或更多含义,并且觉得每一种含义在文章中都讲得通,但是其不同含义会影响理由都结论的支持程度,那么,你就可以确认自己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歧义词。

要认识到作者的推理是建立在其使用的特定定义上的,这样你就不会被他的推理影响。

在你尽力明确和澄清有歧义的词句之后,如果你仍然不明白关键观点的含义,你该怎么办呢?下一步该干什么?我们建议你不要理睬任何包含歧义词句的理由,因为这些有歧义的词语使我们无法判断这个理由的可信度。作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你的责任是提出并澄清有歧义的问题。同时,责任仅限于此。其他的责任属于试图说服你相信某件事的人。作为劝说者,他们需要解决这些词语的歧义。

对于伦理性或说明性的论证来说,作者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他所提供的理由,从而影响他的结论。事实上,只有当推理中加入价值观假设时,作者的理由才能在逻辑上支持结论。

价值观是人们认为值得为之努力、却没有明确表述的观念。这些观念为行为设立了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行为的质量。

同一个价值观对不同的人来说,强烈程度是不同的。在回答一个说明性问题时,价值观的这种相对强度就会导致你得出与别人不同的答案。

当你在一篇文章中找到作者的价值观偏向时,你不要期待他在讨论不同论题时保持相同的价值观偏向。一个人不能一直保持相同的价值观而不考虑所讨论的具体问题。与辩论有关的背景以及实际的论题,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某种价值观偏向的意愿。我们仅仅在某一个点上保持自己的价值观偏向。

换句话说,价值观假设是情境性的,它们可能适用于某种情况,但当具体的论题发生改变时,我们可能做出相当不同的价值观偏向。

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检查作者的背景。

如果你假定属于同一个团体的每一个人具有相同的思想,那么,你就会犯错误。众所周知,在讨论某个有争议的问题时,商人、农民和消防队员有时会不认同自己的群体。调查作者的背景仅仅是寻找价值观假设的线索之一,和其他线索一样,你必须小心使用,否则它可能误导你。

发现价值观冲突的另一个有效技巧是进行颠倒角色扮演。想想这个问题:“与作者持相反立场的人关心什么?”

确定价值观假设的线索

​ 1.查看作者的背景。

​ 2.想想“为什么从他自己的立场得出的结果对作者如此重要”这个问题。

​ 3.从相似的社会性观点中寻找类似的价值观假设。

​ 4.使用颠倒角色扮演技术。站在与作者相反的立场上并确定这种立场来说很重要的价值观。

​ 5.寻找常见的价值观冲突,如个人权利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一些你能够成功找到描述性假设的线索。

坚持思考原因和结论之间的差距:

要坚持问:“你是怎样从原因中得出结论的?”也要问:“如果原因是正确的,还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此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再问问以下这个问题:“假设原因是正确的,那么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否存在错误的可能呢?”

作者和演讲者把自我证明的东西视为理所当然,而我们不应该关注那些东西。

你已经掌握了一些用来剔除不相关材料的办法,也学会了如何发现把相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无形粘胶:,即假设。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通过批判性问题而获得。让我们简短地回顾一下这些问题:

\1.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 理由是什么?

\3. 哪些词句有歧义?

\4.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你应当不断地问:“有好的理由把这种应用作为可信服的证据吗?”这里提供了一个预防措施:不要轻易拒绝依赖权威团体支持态度的推理,要仔细评价这些推理。

对于某项事实性声明,你要问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我为什么要相信它?”

如何判断可信度呢?我们可以运用以下这些问题:

​ 你的证据是什么? 你如何知道它是真实的?

​ 证据在哪里? 你为什么相信它?

​ 你肯定它是真实的吗? 你能证明它吗?

你要记住,由于诸多原因,权威的意见常常是错误的。还有,这些意见往往互相矛盾。

当传达信息的人搬出权威的意见时,我们必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权威?”在对权威的意见提出质疑时,尤其要思考以下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在讨论的主题,所谓的权威人士具备多少专业知识或接受过多少专门训练?

我们“看到”的和报道的东西,都经过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的筛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观察者常常对观察到的结果不满意。因此,当我们预料到不同观察者的观察结果可能不一致时,必须要警惕不能仅仅依赖某一个观察者的观察。

实施观察与报告观察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越久,观察结果出现的问题就越多。

首先,科学方法在能被公众证实的数据中寻找信息,即其他合乎条件的人能进行相似的观察并考察是否能得出相同的结果,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数据就是能被公众证实的数据,也就是能被重复验证的数据。科学方法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控制,即运用特定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解释研究结果时的错误。语言精确是科学方法的第三个典型特征。

当传达信息的人用研究结果做证据时,你必须记住以下几点:

1、 研究的质量有天壤之别;

2、 研究结果常常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个问题:“其他研究者验证过这些结论吗?”

3、 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结论。最多只能说,研究结果支持结论。记住,研究结果不能为自身作证!研究人员必须解释其研究结果的意义,而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能用不止一种方式进行解释。因此,我们不能把研究者的结论当作“真理”来看待。当你遇到诸如“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描述时,应当把它们理解称“研究者认为,其研究结果表明……”

4、 与所有人一样,研究者的期望、态度、价值观和需要等使他们的提问、操作研究的方法已经解释研究结果的方式存在偏差。

5、 演讲者和作者经常歪曲或简化研究结论。

6、 研究所得的“事实”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尤其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

7、 不同研究的人为性不同。

8、 研究者在经济效益、地位、安全及其他方面的需要会影响其研究结果。

评价科学研究的线索:

1.该科研报告的来源质量如何?

2.除了来源的品质,该论文中还有没有其他线索能证明研究做得很好?例如,论文有没有报告该研究特别突出的优点?

3.该研究得到其他人的验证了吗?得出相同结论的研究是否不止一个?

4.传达信息的人如何选择他们需要的研究呢?例如,他们是否遗漏了与相反的结果有关的那些研究?研究者是不是只选择了支持其结论的研究?

5.已有的证据是否具有较强的批判性思维?演讲者或作者是否对支持其观点的早期研究表明了批判性态度?由于研究本身具有局限性,由研究得到的多数结论都必须限制在一个范围内,传达信息的人是否证明了自己原因这样做呢?

6.某些人是否有歪曲该研究的理由呢?

7.该研究的条件是不是人为的?有没有被歪曲呢?你必须想想,“该研究的操作条件与作者推广条件的相似度有多大呢?”

8.由取样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推广到多大的范围?

9.该研究者所使用的调查、问卷、等级评定或其他测量手段是否存在偏差或失真?

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对抽样的局限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导致研究结果的“过度泛化”。

千万要对过度泛化保持警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强有力的人类行为倾向,我们必须不断与之抗争。

存在偏差的调查与问卷

首先,要使调查结果有意义,就要确保被调查者对问题的回答是诚实的,即口头报告必须反映被调查者真实的观念和态度。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人们常常掩盖真相。例如,人们给出的答案可能是自己认为恰当的答案,而不是反映真实观念的答案。他们也许对问卷或询问的问题有敌意,也许对问题的思考太少。

其次,调查中的很多问题在措辞上模棱两可的;同一问题可能有多种解释。实际上,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问题越是模糊不清,调查的结果就越不可信。

你应当始终把措辞问题挂在心上。一般来说,措辞越明确,不同的人作出相似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调查本身存在内在的偏差使调查更为可疑。措辞和上下文是两种最重要的偏差。措辞偏差是一个常见问题;措辞上的一个细微变化就会大大地影响被试的答案。

另一个重要的上下文因素是问卷的长度。在较长的调查中,仅仅是因为疲劳,人们对前后项目的反应就可能出现差异。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当心问卷的上下文因素。

只要我们保持谨慎的态度,并且不泛化结论,调查证据还是可信的。

我们的建议是,在接受调查结果之前,仔细检查调查方法。一旦你确定了方法的质量,你就能在考虑可能存在的所有偏差的前提下,概括出你自己的、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把案例作为证据

由于案例是生动的、详实的,这使得它们易于形象化,因而往往能吸引我们的注意。政党候选人越来越多地把案例运用到演讲中,因为他们知道个案丰富的细节能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然而,这样的案例更应当被看作是动人的事例或轶事,而非证据。它们被当作证据使用是非常可疑的。

千万要注意把动人的案例作为证据的情况!

把类比作为证据

要评价类比的好坏,你需要抓住两个因素:

  1. 从多个方面比较两种事物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2. 相似性与差异性之间的关联。

注意:你会发现,任意两种事物之间几乎都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仅仅因为两者相似就进行类比推理并不可信。当被比较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与论题有关的相似之处,但没有与论题有关的差异时,这样的类比才是强有力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所有的类比都进行了错误的假设,所以它们都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所有的类比都有假设,如果两个事物在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是相似的,那么,它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也必然是相似的。

即使是最好的类比也仅仅是建议性的。所以说,如果作者将两种情况进行比较,由两者之间最显著的相似性得到一个结论,那么,为了支持这个结论,他就应当提供更多的证据。

无论你遇到什么类型的证据,都应当想想“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这个问题,并判断证据的好坏。

必须记住,任何我们所找到的单一原因更有可能是事件的促进因素而非真正原因。

当你看到演说者或作者通过科学研究得出某个事件导致了另一事件时,你应该做什么呢?首先,你要记住,他们的结论只能被看作是原因之一,而非真正的原因。然后,看看研究过程中哪些步骤所产生的结果能支持研究人员的假说,尽可能多地找出这些步骤。最后,努力提出一些可以解释这些研究结果的干扰性原因。你提出的合理的、能解释研究结果的干扰性原因越多,你对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设的信任度就越低。

由于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倾向,相信如果两件事在时间上相继发生的话,那么后发生的事肯定是由先发生的事引起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推理。

我们解释事件的方法受到社会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极大影响,也会受到个体的心理力量的影响。

,“基本归因错误”是一种常见的偏见,即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过高地估计个人倾向性的作用,而降低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我们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我们更倾向于从内在因素(他人的人格特征)找原因,而不是从外在因素(环境的力量)找原因。

当你接受你所遇到的第一个解释时,请小心。请你寻找其他原因并比较它们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即许多事件都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原因解释。

不同的定义会得到不同的平均数值。

第一种方法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再用所得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就叫做算式平均数。

第二种方法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列出所有数据,找出位于中间的那个数。这个数叫做中数。一组数值中有一半大于中数,一半数据小于中数。

第三种方法是列出所有的数据,然后将不同的数值排列归类。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值叫做众数。

不去看作者的统计数据,并问自己:“哪种统计数据有助于证明作者的结论?”然后,将所需要的统计数据与作者给出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这两种数据不匹配,你就可能找出了一个统计数据上的谎言。

一种更为有效的策略。不要看作者提出的结论,而是仔细审查作者所使用的统计数据,然后问问自己:“由这些统计数据得出什么结论是恰当的呢?”接下来,把你得出的结论与作者的结论进行比较。

当你遇到令人印象深刻或震撼人心的数字或百分比时,千万要小心。

你必须记住,你遇到的信息几乎都带有某种目的。

寻找常见的重要信息的线索

1.常见的反对意见

a. 反对者会提出什么样的理由。

b. 是否有实验研究与作者提供的研究相矛盾?

c. 是否有支持相反观点的事例、证明或类似的推导被遗漏?

2.缺失定义

a. 假如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定义关键词,得出的观点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呢?

3.缺失价值取向或价值观

a. 其他什么价值观也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b. 如果以不同的价值观来看待这个论题,会得出什么样的观点呢?

4.论证里间接提到的“事实”的根源

a. 这些“事实”是从哪里得来的?

b. 这些所谓的事实是否来自于有效的研究或可靠的信息来源?

5.搜集事实的详细程序

a. 填写调查问卷的人有多少?

b. 调查的问题是如何措辞的?

6.搜集或组织证据的其他技术

a. 访谈法与问卷法所得到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7.缺失或不完整的数字、图表、表格或数据

a. 如果加入来自早期研究或后续研究的证据,数字是否会有所变化?

b. 作者有没有为了扩大差异而故意“扩展”数字?

8.被遗漏的信息作用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既有短期效应也有长期效应,既包括人们提倡的观点,也有人们反对的内容

1.作者的论证是否只考虑了某一种行为的积极结果或消极结果,而没有同时考虑两方面的结果?

2.我们是否有必要知道该行为在政治、社会、经济、生物、精神、健康或环境等所有领域中所引起的影响?

9.文章中的引证及证明

1.作者是否除去了上下文中的引证或证明?

10.作者通过使他人相信自己的建议而获得的好处

a、假如我们采用作者所建议的策略,是否会给作者带来经济上的收益?

这种信息非常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这就是:作者所提倡的行为——新的技术、工业膨胀、政治方针等可能产生的消极作用。

由于大多数行为同时包含着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所以,我们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 社会的哪些方面不能从作者所提议的行为中获利?受到损失的是哪些人?这些人对该行为有什么看法?

 这个行为如何影响权力的分配?

 该行为是否影响社会的民主程度?

 某种特殊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即如何影响我们思考的内容、思考的方式以及我们已经了解的事物和将来能了解的事物?

 该行为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 该行为如何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该行为是否有一个缓慢的、积累的作用?

二元思维错误,通过限制我们的视角来破坏推理。我们认为考虑了两个可选答案就够了,这样就漏掉了很多选择,也就错过了从某个答案中可能得到积极结果的机会。

二元思维限制了你作决策和选择的范围。更糟的是,它把复杂情形过度简单化了。因此,二元思维者面对不确定状态时是高危人物。

为了避免在寻找最合理结论过程中的二元思维,请使用何时、何地、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来为论点提供其他的上下文线索。

批判性问题清单

\1. 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2. 理由是什么?

\3. 哪些词句有歧义?

\4. 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5. 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6. 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7. 这些证据的可信度有多大?

\8. 你发现干扰性原因了吗?

\9. 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

\10. 哪些重要信息被遗漏了?

\11. 什么结论可能是合理的?

你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自己表现成这个样子:你首先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是仍然不断地冲破羁绊,去寻找最后的结论。谁先找到最好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结论的过程。如果你能给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一个信号,表明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你是他们的伙伴,这个探索过程对你们双方都有益,也许他们就会把你的批判性问题看作是双方都不可缺少的工具。

你如何告诉别人你的批判性思维是个友善的工具,我们用以下一些我们要使用的技术:

\1. 一定要表现出你确实想抓住所说的内容。要问那些可以体现你希望抓住和接受新结论的问题。

\2. 重新表述你所听到或看到的内容,并询问你对这个论证的理解与作者或演讲者所说的是否一致。

\3. 以表现你好奇的方式说出你的批判性问题。如果你能有效地使用批判性问题,那么就没有比你说“哈,我抓住了你的一个错误”更好的了。

\4. 要求提供一些新理由,这些理由也许会让人们做出一个比先前更好的论证。

\5. 努力让对话持续下去。如果批判性思维像个炸弹一样乱投放,依靠它就会使要探讨的问题夭折。

\6. 请求别人允许你指出推理中的任何不足。使用这种策略的想法会激励他人和你一起考察这个论证。

\7. 要让别人形成这样一个印象——你和他是合作者,你们的工作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提供结论的合理性。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4/18/31923801_5449442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