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游客拍到黄河水变清了。
于是,关于黄河的话题引发网友热烈讨论。其中有两个话题讨论最热烈。一个是黄河清,圣人出;一个是黄河清,预示着国泰民安,海晏河清。
本文,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最早提出“黄河清圣人出”观点的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士李康。他写了一篇文章《运命论》,其中第二段第一句:“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群龙见而圣人用”。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黄河清,圣人生”,并不是圣人出。
黄河历经几千年奔流不息,如今真的变清了,是不是真的有圣人出生呢?
黄河自古以来就伴随着神话传说,所谓“黄河清,圣人生”这样的观点无非是面对黄河泛滥无能为力之后寄希望于圣人明君的一种精神寄托。
在科学普及化,治理黄河科学化的今天,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可信。虽然不可信, 但是这种观点的诞生对于我们了解黄河却又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克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九省,最终汇入渤海。“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俱下,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自古以来,因黄河水患留下诸多神话传说,同时也伴随着人治黄河的曲折历程。
古籍《庄子》、《楚辞》、《山海经》等书中记载最早的黄河河神为河伯。相传三皇五帝时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时,遇到许多技术难题无法解决。于是河伯与洛神共同为大禹提出了治水方略,河伯献“河图”,洛神献“洛书”,大禹得以成功治理了黄河水患。《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记载,黄河经过禹的治理,太平无事,从此“功施于三代”。大禹,也因此被后人奉祭为黄河水神。夏商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区域都位于黄河流域。《国语·周语上》记载:“三川竭,岐山崩”,这里的三川指的就是黄河的三条支流泾、渭、洛。
秦汉三国,唐宋元明清,一方面遭受黄河泛滥带来的天灾人祸,一方面又在想法设法治理黄河水患。但是华夏文明五千年,黄河水患一直存在,泥沙俱下的黄河水虽有改善,但却一直没有根治,甚至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时,仍然饱受黄河泛滥带来的灾难之苦。
有一部电视剧《天下长河),描述了康熙时期,陈潢、靳辅两位治水能臣治理黄河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效果。
历史的场合奔流不息,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再也不会看到因黄河泛滥造成农民流离失所的场景,我们看到的确实是海晏河清,国泰民安。至于圣人是否出现,我想他已经出现。圣人就是我们这个蒸蒸日上的国家。
生于斯,长于斯,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