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一个碗

in child •  4 years ago 

图片.png
source

一定听过这样的歌吧?那首《童年》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下,只有蝴蝶还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孩子在歌声中祈祷,在歌声中盼望:什么时候,讲台上的老师家里的父母把我们当人当生命来看待?

是呀,我们的教育真的要反思。

图片.png
source

其实,任何教育所面对的,绝不是一个物件,一个容器,应该始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应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储蓄“人力”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把孩子当作“存贮器”,把所谓的知识一钵一钵拼命往里灌,全然不管授受者的感受。于是,我们的孩子又会唱:“我想唱歌不敢唱……高三了还有闲情唱,妈妈听了总会这么讲;高三成天闷声不响,难道这样能把大学考上?”看,我们的教育已经使人——孩子们失去了生存的惬意,人的欲望、精神及自由在受控制,人的开发性、创造性被僵化……

此时,我不由地想起置放于我办公桌上的那盆松景,那七拐八弯的姿态是很好看,但是只能远观。近看,瞅见它身上那还没卸去的根根铁丝,正死死缠绕着枝丫树干,牵引着它们的发展,望着它,美感倏地消失。感觉呀,真像我们过去的教育。

那盆松活脱脱我们的学生,在受着我们教育的桎梏,制约着孩子的自主发展,那痛不由隐隐而生。

不是吗?我们一味地要求孩子们都要学习成绩好,否则就不成才了;我们只知道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却不顾我们的孩子是不是龙凤的料。

如此教育是不是在扭曲着孩子的灵魂,失却了人文。素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失却了激进的人生态度,没有内驱力,仅是在满足家长老师的需求——按照我们成人的模式造就所谓的人才,我们的教育趋于僵化了,我们的孩子也死板了,如此怎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要求?这,是在育人吗?

而今,新课程带来的就是浓浓的人文精神,开始关注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的发展了,而且是终身发展,故我们有了全新的感受,,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带来新的课堂,新的师生关系塑造新的师生角色,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了孩子们自发的意识和行为:“老师,请等会,让我再想想!”“我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让我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图片.png
source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成了校园悠扬快乐的旋律,成了响彻社会天空的交响乐,一切都在变,新的理念新的课程给孩子们谱写了新的乐章,让孩子们在开放的教育生命环境中创新自我,展示自我,享受教育,在一个快乐的天地里体现其生命的价值!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