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是个大宅,看着富丽堂皇,可实际上危机四伏。曹家的大门紧紧关着,就好像已经预感到要出事儿了。锦衣卫一来,这点儿短暂的宁静就被打破了,大门只能打开,一场彻彻底底的抄家行动就这么开始了。
抄家的时候,值钱的家产一件接一件被搬出来,这些家产以前可都是曹家辉煌的见证啊。可是,等把曹家的家产都清点完了,摆在雍正帝跟前的清单,真让人心里发凉。本以为曹家富得能和国家比,结果他们的实际家产离补上欠下的大窟窿还差得远呢。
这份清单呀,不但是曹家财富的总账本,更是曹家由盛到衰的一个见证。
【曹家与江宁织造的世袭荣光】
清朝康熙年间,曹寅一死,一个时代就结束了。可对曹家来说,这还不是曹家影响力变弱的起点。康熙帝心里清楚曹家在江南地区有多重要,也明白曹寅对自己的统治有多大贡献,所以他决定想办法保证曹家的利益不被损害。
于是呢,康熙帝就下了命令,让曹寅的儿子曹颙来当新一任的江宁织造。这么做呢,就能保证曹家在江南的地位不但能保住,还能把以前那种荣耀的传统延续下去。曹颙能接手江宁织造这个职位,这既是康熙帝对曹家的特殊关照,也是对曹寅活着的时候所做贡献的一种认可。
江宁织造这个官职很重要,它管着江南地区丝织品的生产和贸易呢,在整个江南地区都有影响力,对清朝的经济脉络也有影响。曹家借着这个职位,既能继续把控江南丝织品贸易的关键渠道,又能维持和扩大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还有关系网。
江宁织造衙门举办了曹颙的任命仪式,康熙帝专门派了皇家使者,还让带着御书和御赐的印章呢,这在当时可是特别难得的荣耀,这就表明皇室很看重曹家。在好多地方官员和江南丝织业代表的见证下,曹颙正式接手江宁织造这个职责。
这时候,曹家又一次成了江南甚至全国都瞩目的焦点。曹颙做江宁织造的时候,还在继续推动江南丝织业发展呢,这样不但让曹家在经济上继续保持强势地位,而且还加深了和地方官绅的联系。
江宁织造这个职位是世代相传的,曹家跟江南丝织业的命运就这么紧紧绑在一起了,曹家的利益和地方经济繁荣那可是密切相关的。但曹颙早早就去世了,这对曹家来说,可真是个巨大的打击啊。
可康熙帝又一次对曹家特殊照顾了,他没让江宁织造这个职位落到外人手里,而是把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给曹寅当儿子,还让曹頫接着干江宁织造这活儿。这事儿当时被人们议论得挺多的,江宁织造职位还能世袭,在清朝官场里差不多是开了个头儿呢,曹家的地位也因此变得更稳当了。
【曹家的光辉背后的危机】
曹家在康熙那时候地位很显赫,对外看那是一片繁荣富贵的景象,可这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呢。表面上,江宁织造这个职位让曹家在江南混得特别好,可实际上财务方面的亏空正在悄悄变大。
康熙朝内部,这种矛盾的现象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不过呢,因为曹家以前有贡献,康熙帝又特别偏爱曹家,所以这些问题一直都没公开处理。
康熙帝一驾崩,雍正帝即位,曹家的命运就有了转折点。雍正帝和曹家没什么个人层面的深厚交情,曹家在朝廷里就没了强硬的靠山。
更要命的是,康熙晚年有九子夺嫡的事儿,曹家当时明显是向着八皇子胤禩的。就因为这个,雍正帝胤禛登基之后,这就成了曹家的大麻烦。雍正帝一直记着这事儿呢,在新皇帝眼里,曹家以前的功劳和荣耀,都没法把这个政治上的“错儿”给遮过去。
【曹家亏空的沉重负担】
曹寅在做江宁织造的时候,他跟苏州织造李煦一块儿,让中国丝织业辉煌了一阵子。不过呢,他俩一起管丝织业务的时候,也埋下了个特别吓人的隐患。有记载说,他俩加起来亏空了能有300多万两银子呢。
在清朝那个时候,这么大的金额肯定特别震撼人。300多万两银子啊,这得是个啥概念呢?那时候,这笔钱能买好几百甚至上千亩的好地,或者盖几十座豪华的大房子呢。这么多的财富,对平常人来说,简直想都不敢想。
曹寅在康熙帝心里地位挺高的,而且他对江南丝织业贡献很大,所以康熙帝在曹寅活着的时候,没去细究那一大笔亏空的事儿,也没追究曹寅个人的责任。这种偏向虽然短时间内护住了曹家的好处,可从长远来说,却成了曹家以后甩不掉的大包袱。
曹家与李煦攒下的巨大亏空,就这么又被提上议程了,在雍正帝整顿财政时,这可是个重点目标呢。
【雍正帝的严厉打击】
雍正帝刚继位的时候,就打算改革朝政,在财政方面更是进行了大力整顿。他心里明白,只有把财政体系建立得健全了,清朝治理国家的根基才会牢固。所以,雍正帝就下命令,对全国的财政亏空进行了极为严格的审查,这种严格程度是以前没有过的。
他下了好些谕旨,明明白白地讲了,不会像康熙帝似的,对财政亏空那么宽容。还清楚地说呢,只要是因为管理不好而造成亏空的官员,不是被革职,就是被抄家,处罚可严了。这政策严到啥程度呢?在清朝的历史上从来就没这么严过。
对曹家来讲,这可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曹頫,他是曹雪芹的叔叔,当时曹家由他主事呢,他正好就处在这场财政风暴的正中心。曹家以前就积攒下了特别多的亏空,所以就成了雍正整治财政时重点的对象。按照雍正帝的指示,朝廷的审查组把曹家的账目彻彻底底查了一遍。
这次调查可没留一点情面,所有沾边儿的账目、交易记录,就连私人信件也都挨个审查,就为了把曹家的亏空情况彻查清楚。审查的时候,曹家的财产和经营活动都被一样样地摆出来,这些年的亏空情况也都详细地做了记录和分析。
审查组发觉,曹家出现亏空,不只是商业活动搞砸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之前在江南丝织业里有好多不当经营和浪费的情况。在雍正帝眼里,这种做法是对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也是对朝廷不忠心的表现。
审查完了之后,雍正帝给出了最后的处罚决定。曹家的财产被朝廷抄了,用来补上曹家亏空给国家财政造成的损失。这事儿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曹家以前的富贵和影响力一下子就没了。
曹家主事的曹頫,碰上这么严重的情况,除了听朝廷的安排,没别的路可走。雍正帝做的这一堆事,不只是在罚曹家,更是在向全国表明,新皇帝对财政纪律要求很严。
雍正帝处理曹家一事,既表明了自己治国的决心和手段,又给后续财政整顿定了调。曹家的事就像个警告,让所有官员都知道,财政方面有不正之风的话,肯定会被狠狠惩处,不会得到宽容,也别想蒙混过关。
【曹家的衰落与曹雪芹的艰辛生活】
抄家行动结果一出来,有个特别惊人的发现:曹家总共的家产就值六万多两银子,可他们欠的亏空竟然多达三百万两,这差距也太大了。这结果不光让雍正帝气坏了,朝廷官员和老百姓也都觉得特别意外。
曹家在江南丝织业里曾经无限风光,钱多得不得了,可实际上他家的财力并没有多少。曹家衰败了,这事儿让人们明白了世事没个准儿,繁华说没就没。雍正帝发火,不只是因为曹家补不上亏空,还因为这事儿把清朝财政管理和官员个人诚信方面的大漏洞给暴露出来了。
这就促使雍正帝加大财政整顿与清查官员的力度,发誓绝不让这类事情再发生。对曹家来说,这次被抄家差不多是致命的打击,意味着曹家彻底衰败,也代表着曹家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完全丧失了。
曹頫被朝廷惩处后,就带着家人灰溜溜地回了京城的老宅。这老宅啊,以前曹家风光的时候它都瞧着呢,现在倒成了曹家倒霉时候的安身之处了。曹家败落了,不光钱没了,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全没了。
他们以前在京城那种繁华的日子,还有高层次的社交圈子,现在都没了,就像一阵烟似的消散了。曹雪芹呢,就是后来成了大文学家的那个人,他家败落以后,他的人生就有了特别大的转变,家里穷了,生活也变得特别困苦,以前可从没这样过。
曹雪芹从京城的老宅搬到京郊西边的破旧房子,居住环境变了。这一变化不光体现出他个人命运的坎坷,还成了他家族命运转变的一个缩影。这些变故对曹雪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很深,也给他写《红楼梦》提供了不少素材,还有深刻的人生感悟。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