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 月旦评

in cn •  7 years ago  (edited)

在麦当劳吃饭,听见邻座的争吵声越来越大:

妈妈:我是你妈,我这样说你是为你好!
女儿:你根本就不懂!你什么都不懂!!

女儿说完,就扔掉手里的薯条包,跑出门去……

这个场景似曾相识。哦,对,年少的我曾经跟我妈也有过类似的对白。

在文艺青年的精神角落“豆瓣”上,有一个“父母皆祸害”小组。名字起的耸人听闻,其实内容大都是组员们回忆父母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精神伤害。并非为人子女者玻璃心,而是为人父母者太过“想当然”---而且,他们还喜欢打着一种口号:“我是为你好”。

这种父母古今中外都不缺。

最近在读的《傲慢与偏见》中,就有这么一位母亲---班纳特太太。

你看,在18世纪的英国村庄里,这位母亲啰嗦夸张、一惊一乍、市井庸俗,以及,毫不掩饰对金龟婿的渴望。与不少内心骄傲的少女一样---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总是为母亲丢脸的言行而感到惭愧。

乍一读起来,我对班太太极为反感,我都能想象到班太太的语音语调和说话时的表情。

经朋友提醒,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班太太简单粗暴的“嫁个有钱人”背后,竟也隐藏着她的爱子之心: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钱才能更好的生活。

初为人母的我,此时不得不深刻反省一下:我,是不是也会成为下一个班太太?

每一个怀春少女都会对未来充满浪漫幻想,然而,生活却像河中潜流一样,慢慢把少女幻想之石磨平棱角后,再用泥沙迫使这石头牢牢待在现实的河床上。已为人妇、为人母的昨日少女,会不会把这种对生活的无奈和遗憾,慢慢化成如班太太那样“神经衰弱”型积怨?并把自己的不甘传递给下一代,还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

且不说班太太这种典型的家庭主妇,就连之前热播剧《小别离》以及《虎妈猫爸》中那两位妈妈---作为干练精明的事业女性,当她们为孩子上好学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操碎心时,在她们身上,我们是否看到了班太太的影子?

是的,当我们走过少女时期,成为一个已婚妇人时,回望来时的路,也许会对一路上所犯的错误、所踩的坑后悔不已。虽然我们并不以这种踩坑经历为傲,但我们不自觉的就以“过来人”自居,说着那些类似“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之类的话。

想到这些,我问自己:当我爱子心切时,会不会“自告奋勇”的向孩子一遍遍重复自己的“人生经验”,使我成为一个啰嗦、自大、自我中心的母亲?

想到豆瓣上那些孩子们多年后的“控诉”,我告诉自己:坚决不能成为那样的母亲。

那么,我该怎样做呢?

还好,答案可以在书中找到。

现代文学作品中就有出众的妈妈,她们就是值得我借鉴的榜样。

在亦舒的长篇小说《生活之旅》中,女作家纪月琼,就是一位知分寸、明界限、爱女儿爱得有张有驰的母亲。女儿撒娇,嫌订婚戒指上的钻石不够大不够美,被准女婿取笑,她笑着对准女婿一句“Smith学院的毕业生也可以爱美。这样吧,我叫人到香港去挑” 帮女儿挽回了场面,足见对爱女的宠溺。所以,这么疼爱的一个独生女儿,要到偏远落后地区做志愿者,她内心当然极其不愿。但,她也没有反对。女儿曾与别人这样评论母亲“她不盲目反对任何事”。

纪实文学《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中,黑家的妈妈李百龄也是一位有主见、有底线又不乏包容心的母亲。虽然看不惯女儿化妆,但她也不明确反对,只是从药理师的专业角度建议并陪同女儿去药妆店买合格化妆品。虽然不情愿女儿中学就交男友,但她并不横加干涉,只是与女儿说明自己的底线:不准吸毒、不准发生性关系。虽然她不想让二儿子入伍,但也不阻拦,只是默默陪儿子去征兵处咨询,并尽量启发儿子多角度了解情况,尊重儿子的决定。所以,孩子们评价妈妈是“酷妈”。

“北大夫妻”高志宏与徐智明,把他们的育儿经验编辑成册《育儿基本》。主要撰稿者---妈妈高志宏说,她之所以与两个儿子关系融洽,是因为在她的观念中,“不是孩子叛逆,而是父母成长太慢”---为人父母,不仅要自己不断成长,而且要给予孩子充分尊重与平等交流,同时建立适度的界限感。这样,孩子才能更自尊、独立、有主见。从书中所描述的两个儿子的日常来看,孩子们对妈妈还是很满意的。

是的,我也要像上述的三位母亲那样,做个让孩子满意、让自己满意的妈妈。总结起来,要做这样的母亲,大体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接纳自己。当一个人真正接纳自己时,才不会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别人(尤其是自己孩子身上)。具体原因可以见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读书笔记 | 养育孩子是一场“治愈系”之旅》(https://steemit.com/cn/@aileniu/or )。

2.尊重孩子。那些以“我是为你好”作借口,对孩子的言行和决定横加干涉的母亲,在内心深处,并不懂得尊重孩子。试想,当你所尊重的领导不合你意时,你也会以“我是为你好”而逼迫TA改吗?

3.独立思考。首先,独立思考表示不做人云亦云的妈妈,不随大流,不以“别人怎样怎样”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不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委屈孩子。这方面的反面教材就是《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她常常揣测街坊四邻的意思,然后对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不停唠叨。其次,独立思考意味着不盲目反对任何事。正如《生活之旅》中的纪月琼和《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中的李百龄那样。即使当一件事情让你感觉“反直觉,反人性”,你也要在学习和尝试理解之后再下结论。

4.不断成长。正如《育儿基本》中高志宏说的那样,只有自我的不断成长,才能为孩子提供其他方面的保障。《生活之旅》中的纪月琼若不是不断成长,又怎能成为经济独立的名作家,怎能气场十足的替女儿挽回面子?当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才不惧怕“叛逆期”、“青春期”、“代沟”等等表象,而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透孩子的内心。当我们不断成长时,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而当我们的见识与能力不断进阶时,我们也会为自己骄傲,从而越来越“接纳自己”。

在《傲慢与偏见》结尾,班纳特太太也变成了一个“头脑清楚、和蔼可亲、颇有见识的女人”了。瞧,连班纳特太太都能做到“不断成长”,我们又怎么会做不到呢?


我发起“妈妈成长计划”: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希望不甘落后的妈妈们一起来,让我们抱团成长吧。有意者可加我微信hofolht,加入我们。我在这里,等你。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写的不错!

非常感谢你的鼓励:)

看完黑鏡第四季的方舟天使頗有同感,薩姆布瑞爾女士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時刻監視著孩子,不

有时候 作为父母 的确是为了孩子好 但是方式可能有点不对
我follow你了 以后多多交流

好的:)我也follow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