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主题自创业以来,经常浮现于脑海。我尝试从自我和外界环境阐述下两年多来对这个命题的理解。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爱好,恰逢能基于这个爱好做些事情,再加上有颗躁动的心,很可能就会开启一段创业之旅。我恰恰就在这个节奏下入了创业的坑。自小喜欢各种运动,在那个不太重视体育教育的年代成为了一个小焦点。最受益的当然还是通过运动得到的性格塑造和健康体魄。所以在职业生涯走到一个瓶颈期的时候,不自然转向内心,被爱好牵动,启动了关于跑步的项目。复盘到2015年,点燃自己的有这三个理由:
一、做和运动、大健康相关的领域多好啊,正能量,未来发展方向;
二、是自己喜爱的事情,在九死一生的创业路上可以有信念支持,不至于轻易放弃;
三、职业生涯足够丰富,跨界不正是一个难得的优势。
现在看来,貌似都没有错,但如果结合“创业”这个维度来看,还是很不成熟的。可见自己当初对创业的理解是片面的。
首先在战略上,还是思考懒惰了。很多人创业初期,并不可能把战略想得那么透彻,绝大多数都是逐渐清晰的过程。对于我来说,这个过程和其他人相比来看,慢了些,也就是懒惰了。懒惰不是主观上的懈怠,而是认知提升缓慢。再好的方向都要找到符合自身的路径。这么大的领域到底跟自己的关联在哪?不是做着和这个方向吻合的事情,就是正确的。战略想得太大,就等于只有情怀,过于理想。我在项目启动的时候,定下了体育科技的大方向,朝着科学运动就去了,殊不知科学运动是靠后的阶段了,大众都还在处于到底运不运动的阶段。假如实际点,看清自己的长处,明白公司经营之道,就不会过早投入那么多去做APP,而是运用好互联网的其他工具及手段,做更多接地气的事情,养活了团队再谈未来的发展。
其次,再是自己的爱好,再能忍受各种挫折,如果节奏不对,长时间没有正向反馈,对自己对团队都是一种消耗。有信念不放弃,有时候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坚持。我从一开始就拉着小伙伴跟着一起做事情,对于团队的其他人来说,阶段性的正向反馈是很需要的,你有强大的心理支撑去试错、探索,小伙伴们不一定啊!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我很早就开始带团队,但基本是在执行层面。幸运的是,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节奏没问题,加上有效的执行,我带的团队没有差过。这其实是平台成就了我和团队。自己创业就不一样了,我是需要带着团队从定战略到执行,其中的方式和难度跟有平台支撑完全不一样。所以不轻易放弃,不能只从自己考虑,而是要从团队考虑。创业原本就是带领一帮人在未知的领域做成一件事情,而不是苦行僧一般独自修炼。
最后说说跨界这个流行的概念。跨界对于玩票儿和个人PR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对创业有多大帮助,其实不然。因为创业很现实的一点就是早期的丛林生存法则,没过这个阶段,你在其他领域积累的资源能用到的着实不多,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的。细想我之前在大公司平台打下的基础,比较适合做从1到100这个阶段,但创业需要先从0到1,做各种努力先达到,才有跨界经验可以发挥的空间。
所以,等我复盘过去这两年多,向内看,做反思,应不应该把爱好作为创业项目?对于大多数人来看,是不太能自如驾驭的。只要是自己的爱好,就不同程度掺杂着情怀,一旦认知没达到一定的高度,容易过于理想来做事情,遇到问题也会调整得比较慢。虽然我在逐步放下情怀,从市场和用户的需要出发调整着公司要做的事情,没有完全进入到自嗨的模式,但是还是投入了过大的成本,包括资金和精力,或者说这个适应能力提升得太慢。
后续我也会从外部环境聊聊这个命题,供有同样困惑的朋友参考。
值得一试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嗯嗯,谋定而动。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