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Air发布《2023年全球空气质量报告》:92.5%的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未达标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仅7个国家达到世卫组织PM2.5指导标准,分别为:澳大利亚、爱沙尼亚、芬兰、格林纳达、冰岛、毛里求斯和新西兰。
2023年空气污染最严重的5个国家分别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塔吉克斯坦、布基纳法索,年均PM2.5浓度为世卫组织指导标准的9~15倍多。
中国内陆城市年均PM2.5浓度在连续5年逐年递减后,于2023年首次增加,达到32.5µg/m³,与2022年相比增长了6.3%。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年均PM2.5浓度都有较大增幅。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微细颗粒物。由于它们的直径非常小,只有人类头发直径的约1/30,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且能够深入到肺部的肺泡中,甚至进入血液循环。
PM2.5颗粒物可能来源于多种自然和人为的过程,包括:
燃烧过程,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家庭取暖和厨房烹饪;
自然现象,如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沙尘暴;
化学反应,如大气中的气体转化成颗粒物。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或高浓度暴露于PM2.5环境中,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
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尤其严重;
可能与某些癌症和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由于PM2.5颗粒物的微小尺寸,它们可以携带有毒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细菌,这些物质可以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为了保护公共健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监测PM2.5浓度的系统,并制定了空气质量标准。政府和环保机构也采取措施减少PM2.5的排放,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机动车排放控制和工业污染治理等。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PM2.5的暴露,例如在室内空气质量差时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户外活动、佩戴防护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