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8年秋季开始,随着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表层海水逐渐升温,大范围的海水偏高状态形成,意味着太平洋上已转变为厄尔尼诺状态,2018年年初的拉尼娜彻底消失。
在过去的冬季里,太平洋上的厄尔尼诺仍然在持续发展着,比如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监测数据显示,自从2018年9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关键海区Nino3.4区域的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偏高程度已经超过了厄尔尼诺偏高0.5度的阈值,并且这种情况持续到了2019年1月份。
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这样的大范围海水偏暖持续的情况下,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截至2019年2月底,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已达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也就是说,厄尔尼诺已经确确实实来到了我们的地球大气层中,正在对气候产生影响。比如此前,强烈的厄尔尼诺大气响应已在南美洲造成了异常的暴雨洪涝和高温干旱。
当然,因为厄尔尼诺发展时间短,南太平洋环流形势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此次厄尔尼诺的强度比较弱,从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看,比如Nino3.4区域的表层海水偏高程度很多时候都只是高出厄尔尼诺阈值(0.5度)一点,月平均距平偏高1度都未曾出现,这次厄尔尼诺确实是很弱。
尽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较弱,但弱的厄尔尼诺并不代表其对于全球的影响就弱了,实际上它此前大气相应阶段已经在南美洲制造了破纪录的暴雨和高温干旱,国家气候中心指出,这一次弱的厄尔尼诺对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影响显著。
比如对于我国来说,厄尔尼诺的出现导致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偏西,从而有利于引导低纬度大量水汽向我国输送,冷暖气流因此得以在江淮至江南地区交汇,造成当地降水明显偏多,出现连绵阴雨天气。此外,气象专家也指出,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美国南部降水异常偏多,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关。
而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的计算机模型预测则认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表层海水将继续保持在偏暖状态,而且很有可能将会一直持续在厄尔尼诺阈值之上,这将导致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将一直持续到2019年春季,并且在接下来的数月中对我国天气产生影响。
文章转至新浪微博@天文在线 纯属交流分享。
Congratulations @charonagent!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