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棒球大聯盟漫畫般的經典賽⚾️

in cn •  2 years ago  (edited)

2023.3.22 WBC 冠軍賽 🇺🇸 2:3 🇯🇵 賽後個人感想

今天(3/22)是世界棒球經典賽的決賽,由美國隊出戰日本隊,而賽前兩隊的掌旗官 大谷翔平(🇯🇵)以及 Mike Trout (🇺🇸)更是媒體與球迷們特別關注,會不會對決到的焦點。

(比賽 Highlights,影片來源:MLB)

(比賽 Highlights,影片來源:Elta 體育家族)

(球賽得分精華)

這場比賽兩隊的先發投手分別是 (🇺🇸)Merrill Kelly 對戰 (🇯🇵)今永昇太,也是左右投對決;雖然美國隊靠著 Trea Turner 在二局上半的陽春砲先馳得點,但二局下半村上宗隆的陽春砲也馬上讓日本隊追平,再靠著 2 支安打 + 四壞保送攻佔滿壘,以及一壘滾地球打回第二分(Nootbaar 勝利打點)。

四局下半岡本和真的陽春砲讓日本隊擴大到 3:1 領先,而八局上半 Kyle Schwarber 的陽春砲讓美國追到 2:3;最終大谷翔平在九局上半關門成功,尤其再見三振了「隊友」Mike Trout,也讓日本隊拿到 5 次經典賽裡面的第 3 冠。

(Trea Turner 二上全壘打,影片來源:MLB)

(村上宗隆 二下全壘打,影片來源:MLB)

(岡本和真 四下全壘打,影片來源:Elta 體育家族)

(Kyle Schwarber 八上全壘打,影片來源:Elta 體育家族)

(九局上半,大谷翔平 vs. Mike Trout,經典賽最後打席,影片來源:Fox Sports)

———————-分割線

⭐️接下來是我這場比賽的感想,會從幾個點來分享一下兩隊投打守的一些狀態。

(一)美國隊、日本隊換下先發投手的時機

這場比賽兩隊先發投手出來的時候,我是有做一些關於他們的功課的;不過因為這是一戰決勝負的比賽,只要先發投手一有狀況,就會馬上啟用牛棚投手。這場比賽 Merrill Kelly 只投了 1 1/3 局,而今永昇太雖然下場的時候是領先的,也拿到勝投,但日本隊教練團也很快就教他換下場,只投了 2 0/3 局。

今永昇太這麼早被換下場的原因,我覺得主要是因為美國隊這場比賽對於他球路掌握的的部分相當不錯,2 0/3 局就擊出 4 支安打,整體擊球紮實度都相當不錯;包括 Trea Turner 的陽春砲(擊球初速 107.0 mph),Tim Anderson 的中間穿越安打(擊球初速 100.9 mph),Mookie Betts 兩出局後的飛球也打的相當深遠(飛行距離 323 ft),甚至左外野手吉田正尚接到的相當驚險。

而教練團也判斷這樣的情勢讓今永續投是比較不利的,再加上三局上半已經是美國隊第二輪打者了,對於今永昇太的整體球路又更加的熟悉,所以在這個時候果斷換上第二任投手。

至於美國隊 Merrill Kelly 的話,提早被換下場的原因跟今永昇太也相當類似;除了被炸全壘打,以及挨轟後後續的連續安打兩人都有出現之外,Kelly 這些狀況「被擊球的初速數據上」是比今永昇太來得嚴重,可能也跟他在球隊「領先」之下這樣投爆有關係,所以美國隊換投是來得更早。(村上宗隆擊球初速 115.1 mph,另外山田哲人、源田壯亮的擊球初速都有 85.0 mph 以上,Baseball Savant 顯示都是紅色的)

而一出局滿壘情況下,美國隊換上左投的 Aaron Loup 接手,面對日本第二輪第一棒的 Lars Nootbaar,被擊出一顆非常軟弱的滾地球(一壘方向)。由於這顆球的滾動速度非常慢,再加上當時美國隊並沒有趨前防守,而是採用一個雙殺的佈陣,所以一壘手 Goldschmidt 接到之後只來得及殺一壘跑者,也讓三壘跑者岡本和真回來得分。其實那顆球 Nootbaar 是縮著手擠壓到打出去的,剛好形成「非常」軟弱的滾地球,也因此三壘跑者岡本和真才有機會回來得分。

(二)美國隊本場比賽攻勢的一些敗筆

這場比賽美國隊團隊安打數有 9 支,選到 4 次四壞球保送,等於說整場比賽有「13 位打者」上壘;日本隊則是 5 支,選到 8 次四壞球保送,同樣也是 13 位打者上壘。兩隊殘壘數 美國 9 次,日本 8 次,得點圈發揮 美國 0-7 日本 0-5,其實兩隊的得點圈的發揮都不是太好。

不過這裡強調「美國隊進攻的敗筆」主要是因為美國隊二局下過後就陷入了 1-2 分落後的狀態,他們也不乏得點圈有人的進攻機會;但一直沒有掌握好這個追平甚至超前的好機會,還是對於球隊最致命的。日本隊雖然這場比賽得點圈掌握度也不佳,但前面的全壘打已經讓他們處於領先了,所以進攻方面會比美國處境上更放鬆,可以更大膽去做進攻,這方面的缺失也比較沒這麼影響重大。

這裡提出幾個「美國隊」沒有掌握好的擊球:

五局上半 一二壘有人
Kyle Schwarber 面對高橋宏斗
(中間快速球沒有掌握好 形成無效飛球)

這顆球其實大部分打者在 0 好 3 壞之下都不太會出棒,會稍微等一顆球;但 Schwarber 會揮棒我覺得主要是覺得投手會這個時候去搶好球,會投比較直直進來的球讓打者打,在其他球數之下不太會投這種球,所以選擇這一顆球去揮擊。其實這樣的選球策略我覺得沒錯,只是結果論來看擊球效果不理想 就真的很傷。

還有八局上半,達比修有連續被 Kyle Schwarber 、Trea Turner 接連安打後,連續讓 JT Realmuto 和 Cedric Mullins 一球出局,等於美國不僅在攻勢上沒有推進,也沒有消耗達比修有多少的球數。

當時美國隊我猜他們是採取「球來就打」的策略,畢竟前面吃了日本隊投手群變化球種滿多的苦頭,尤其前七局面對 叉指快速球(splitter) 整體揮空率高達 52.38%(11/21), 所以會趨向選擇進到好球帶的球去做進攻,但今天大部分的情況都沒有掌握好(兩支全壘打也都是陽春砲)。

還有七局上半,翁田大勢面對 Mike Trout 原本是觸身球結果打到 Trout 的棒尾,而形成界外球好球也很關鍵。當時美國隊是 1、2 壘有人 無人出局,如果 Trout 靠著觸身球上壘,美國隊就是滿壘,無人出局的局面,對日本隊來說會有很大的壓力。但這個球的對決結果「真的」對美國隊來說運氣非常差,最後 Mike Trout 不僅無效推進出局(右外野飛球),下一棒的 Goldschmidt 也打雙殺,讓日本隊化解這個非常巨大的危機。

(三)兩隊牛棚方面調度的運用

這裡這場比賽日本隊用了 7 名投手,美國隊則是 6 名,這場比賽雖然是低比分的結果,但也是「牛棚車輪戰」的內容。

(🇺🇸)
先看美國隊的牛棚調度策略。二局下半先發投手 Kelly 出狀況後,教練團馬上換 Aaron Loup 上場,但也只有讓他對決前兩棒的 Nootbaar 以及近藤健介,三局下半馬上就換上第三任投手 Kyle Freeland。

會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 Loup 本來就是後援投手,而 Freeland 在洛磯隊是陣中的先發投手,所以會讓他投長一點;這場比賽 Freeland 就足足吃了 3 0/3 局。

而後面三位投手 Jason Adam , David Bednar 以及 Devin Williams 則是一人一局,除了 Adam 六局下半在先取得 2 K 後連續投出 3 個保送比較危險之外,其他兩人都沒有讓日本隊有太多機會。

(🇯🇵)
日本隊這場比賽啟用了 6 位牛棚投手,其中第 2-5 任投手裡面,「最老」的伊藤大海也只有 25 歲,等於日本隊這場比賽上來維持領先的中繼投手都非常年輕。

這一屆日本隊 15 位投手其實陣容都相當年輕,全隊只有達比修有超過 30 歲,而且有 9 人低於 25 歲,甚至有 4 位投手是 2000 年(含)之後才出生的,等於這一屆日本隊投手是處於大換血的狀態。

而通常我們對於年輕投手的印象,或者說年輕投手常有的現象,就是有相當好的爆發力,但抗壓性往往不夠。舉我們中華隊做例子,「年輕具有爆發力,但稍微缺乏抗壓性」的投手比如說曾峻岳、陳冠偉等,而「有資歷抗壓性高」的投手就像這屆的陳禹勳、李振昌等。

但這一場的日本隊看起來似乎是沒有這個問題,甚至這一屆日本隊上場的 14 位投手裡面有 9 人的 ERA 低於 2, 尤其翁田大勢(23 歲)投了 4 場比賽,4 0/3 局防禦率是完美的 0,對於日本隊來說,能打這麼好,翁田的表現也很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屆日本隊 ERA 全隊最高的是達比修有,總共 投了 6 0/3 局被擊出 7 支安打,ERA 6.00,包含被炸 3 發全壘打(這場 Schwarber 也炸一支)。

這其實對於日本隊來說是好的(不是指達比修有被打爆很好),是指日本國家隊投手整體換血成功,而且這些投手有不少是「日本職棒」的新人。雖然這些年輕投手主要是以短局數後援為主,但當自己國家內的聯賽裡面的年輕的投手群上來把關的時候,能表現得比具有經驗的投手好,代表日本國內很多投手不僅有實力,抗壓性也培養的很夠,對於未來日本國家隊投手實力維持是很好的事情。

至於這場比賽,日本隊這些年輕的投手雖然有遇到幾局的小亂流,但沒有掉分,當然也因為美國投手群對於這些年輕人的球路來說比起面對大谷翔平、達比修有等美職投手更不熟悉,再加上日本非常多的投手都會使用 叉指快速球(splitter,這剛好美國隊打者比較不熟悉,畢竟 MLB 會使用 splitter 的投手相較比較少),像前面提到前七局美國隊面對 splitter 的揮空率超過一半。

(四)大谷翔平九上投球的內容

這場比賽原本預定「不會再上場投球」的大谷翔平,九局上半上來 關門面對 9-1-2 棒的 Jeff McNeil , Mookie Betts 以及 Mike Trout,雖然面對首名打者 McNeil 就投出保送上壘,但馬上讓下一棒的 Betts 擊出 4-6-3 雙殺打;下一棒滿球數情況下三振了 Trout,讓日本隊拿下這場比賽的最終勝利。

其實大谷翔平這場比賽面對第一位打者 McNeil 的時候投得比較辛苦,一度是投到 1 好 3 壞,且好幾顆投球的位置都投在比較中間的位置(對美國 McMeil 來說可惜拉早了一點)。最終是一顆 99.4 mph 的快速球讓 McNeil 選到保送。(這顆位置也是有稍微壓到好球帶的邊邊)

不過這場比賽大谷翔平整體的球路發揮是好的,即使面對首名打者 McNeil 就投出保送上壘,但面對下一棒打者 Betts 馬上用快速球跟他對決,且讓 Betts 擊出美國隊最不想看到的雙殺。這也影響到 下一棒 Mike Trout 對決大谷翔平時的整個氣勢。

而最經典的 「Trout vs. Ohtani」打席,大谷翔平 6 顆球裡面用了 4 顆四縫線快速球跟 Trout 對決,而且三顆好球都是讓 Mike Trout 揮空。面對 Trout 的四顆快速球裡面,平均球速來到 100.3 mph (162.49 km/h),等於把全身的力量都在這個時候發揮出來了,另外最後一顆是用他「紀錄上特別的球路」讓 Trout 揮空形成再見三振。

而大谷翔平這場比賽搭配快速球的球種「詳細名稱」叫做 Sweeper(滑切球)。這種球路的橫向移動比滑球小,但變化的幅度有比卡特球大,是一種介於「滑球跟卡特球」中間的球路。其實前紐約洋基著名終結者 Mariano Rivera 使用的就是這一種球路。

去年例行賽大谷翔平使用「滑切球」的比例只有 1.7%,被打擊率只有 0.154,且揮空率高達 46.4%(帳面數據上所有球路裡面最高)。大谷這場比賽 15 球裡面有 5 球是用 sweeper ,平均球速 87.8 mph(142.24 km/h),跟快速球一樣,大谷這場比賽在「四縫線快速球」與「滑切球」的平均球速以及轉速都發揮得比平時在 MLB 還要快不少,這也是大谷翔平能夠在面對首名打者上壘之後,讓美國隊還是 3 上 3 下無功而返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兩隊在本屆賽會的整體表現

最後來看美日兩國在這一屆 WBC 的整體投打發揮。兩隊在打擊方面都有很不錯的數據,OPS 分別居 (日本第二 0.961)以及(美國第三 0.947)。
上壘率方面日本隊高達 0.459,跟選到 64 次保送(第二名的美國隊 32 次)有多一倍的差距,等於日本團隊在選球方面給予對方投手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但美國隊的長打率 0.553 是 20 隊裡面第一,12 發全壘打也是最多,其中才剛跟費城人簽下大約的 Trea Turner 就有 5 轟的表現,等於提早向費城人球團證明自已的身手。

至於團隊投手方面,日本隊團隊 ERA 2.29 是 20 隊裡面第一,其中 WHIP 0.87 跟被打擊率 0.194 都是 20 隊裡面第一,K/BB 值 7.27 也證明控球方面有非常好的表現。這也證明日本隊投手壓制能力非常好,甚至前面提到資深投手群的數據反而是「拉高」日本隊的 ERA 平均,代表年輕投手的發揮非常到位。

這方面美國隊就沒有像打擊這樣可以跟日本數據上抗衡了。前面看滿多人的留言也有提到為什麼美國隊都不會派最強的投手來打經典賽,我覺得是因為畢竟經典賽的投球使用量跟平時美職春訓的熱身強度不一樣,可能會因為參加經典賽就打亂了自己整體投球調整的步調,甚至很可能因為這樣出現疲勞的狀態(畢竟當下投球整體強度就要調到最高)。這對打者來說比較沒差,所以可以看到美國隊非常多明星打者都有參加經典賽,反而投手群沒有再加上日本隊跟美洲球隊「看待」經典賽的態度方面是不太一樣的,日本會把這一類賽事看成「國家級榮譽」,雖然這一屆美國也開放非常多明星參賽,但整體陣容還是有所保留的。

而美國隊這一屆的 ERA 4.20 是 20 隊裡面第六,WHIP 1.32 排名第 5 ,被打擊率排名 0.255 則是第 8;美國隊團隊的 K/BB 值 2.75 排名第 6 也是在前段。雖然整體數據來看不差,但以進入八強的隊伍來說不算好,等於說美國隊數據看起來還是偏向用「打擊能力」在彌補投球上面比較大的弱點。

這一屆經典賽就這樣結束了,而美國職棒、日本職棒則是不到十天就要開季了,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跟紀錄📝
很開心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彷彿茂野吾郎的角色存在現實社會中啊❤️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Upvote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witness @js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