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核心的问题:雷击致芳茂山公园凉亭倒塌,躲雨群众被困凉亭,6名群众重伤致死。为什么雷击就会致公园凉亭倒塌?咱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芳茂山公园。
芳茂山公园属于芳茂山生态整治项目建设内容,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芳茂山公园在2023年11月19日开园。该项目由江苏常州东方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织实施。
芳茂山生态整治项目整体俯瞰(图源:东方控股)
芳茂山公园中设置有多处供游园群众休息的凉亭,由于情况通报中并未明确哪座凉亭遭雷击坍塌,所以小编把相关凉亭在这集中给大家展示一下。
芳茂山公园凉亭(图源:东方控股视频截图)
芳茂灵秀景点凉亭(图源:东方控股)
道源鹃溪景点凉亭(图源:东方控股)
公园一处凉亭(图源:东方控股)
三山古渡景点凉亭(图源:东方控股)
我们把视线移回雷击灾害事故上来。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界十大灾害之一,具有发生频次多、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千百年来,建筑物因遭雷击,或因雷击起火被焚毁、倒塌的事件太多了。
通过观察,芳茂山公园内的凉亭推测为仿古建筑。而我国的古建筑及当代的仿古建筑,因自身建筑风格等原因特别容易遭遇雷击。且不论古建筑的防雷,单说现在我们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兴建的若干仿古建筑,从设计到建设再到运营方,对防雷方面普遍重视程度不足,有的还会觉得设置了防雷装置会影响仿古建筑的景观效果,也有人认为仿古建筑没有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要求的第三类防雷建筑的要求,从而在设计之初就不考虑防雷设计,或者仅采取有限的防雷设施。即使有的仿古建筑设计了防雷设施,但是由于施工水平有限导致并不能对建筑起到有效的防雷保护,从而造成雷击事件。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如下,仅做参考。
这样看来,芳茂山公园里的那么多凉亭似乎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标准都达不到。所以,我们看看东方控股官方宣传资料中若干凉亭顶部的细节设计吧。
芳茂山公园凉亭特写(图源:东方控股视频截图)
芳茂山公园凉亭特写(图源:东方控股视频截图)
芳茂山公园凉亭特写(图源:东方控股视频截图)
芳茂山芳茂灵秀景点凉亭(图源:东方控股)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当下,一些地方倾向于选择在湖边、江边临水地区建设仿古建筑,这些地方多山体、树木、水体,气候环境较为特殊,更容易发生雷电灾害。大家都知道,在室外空旷地区当夏季雷雨天气时,那些更为突出的建筑物更易遭受雷击,而且仿古建筑因其屋面造型更富于变化,在屋檐、屋脊、檐角等处更为突出复杂,这都大大增加了遭受雷击的概率。
接下来我们说说雷击还分为直击雷、侧击雷两大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是直接击中,一个是建筑侧面遭受雷击。假如建筑物外延上设置避雷带,它可以把100米处的50kA的雷击先导吸引过来,再泄入大地,保护建筑不遭受直击雷雷击。如果一个距离只有50米的10kA小的雷击先导,由于超过了40米的闪击距离,通过避雷带就不能把这个雷给吸引过来,但是可能会被高60米的金属装置吸引,那么这个小型雷击就会对其造成侧向雷击。
再回到芳茂山公园,我们可以看到凉亭都较为分散,且周边也没有高大建筑,这使得凉亭就成为其所在处较为突出的建筑。假如这些凉亭没有设置避雷设施,则它们遭受直击雷破坏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我们看看当前一些(仿)古建筑是怎么防雷的吧,这里主要谈谈外部防雷设计。其外部防雷装置通常分为三部分: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
接闪器可设置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拦截闪击的接闪杆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装置。接闪器通常在自然的上行先导形成前,会率先产生一个先导,迅速地向雷电方向传播直至捕获雷电,并将其导入大地。
兽头及屋脊接闪带做法示意
挑檐接闪带做法示意
古建筑屋脊接闪带防雷设计实景
屋脊接闪杆做法示意
古建筑屋脊接闪杆防雷设计实景
引下线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往往均匀分布在建筑本体侧立面,具有良好的绝缘隔热和泄放雷电流能力。一般贴墙设置或离墙(立柱)设计。当前,有些仿古建筑为了保证整体美观效果,会利用建筑中间的柱子安装防雷引下线,同时选择绝缘暗敷的方式,把引下线藏在柱子中。
引下线的设置示意
接地装置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极组成。
现在回过头来看江苏常州芳茂山公园凉亭遭雷击致死伤事件,这些凉亭是否充分考虑的空旷地带遭雷击频率,以及是否设计并实施了充分的防雷保护设计,还有待现场专业调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这也给当下引出三个思考:
一、给建筑设计敲响了警钟,美观效果是要建立在科学安全的前提之上的;
二、给人民群众重要提醒,外出一定要关注天气变化,雷雨天气尽量避免去空旷地带,也不要到防雷设计不佳的建筑内躲避;
三、给管理者提出了要求,应时时刻刻以人民群众的安全为重要关切,永远放在第一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