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出门,都会在附近的路上,看到驾校的车在缓缓前行,一般情况下都会猛踩油门超过去,在错车的瞬间,也都会用眼角瞟一眼驾校车上的学员,看到他们一脸谨慎的样子都禁不住会莞尔一笑。
想到两年前,自己在学驾照的时候也是这样,当时还报怨过学车太难,教练太严厉,记得科目二我都考了两次才过,还给教练塞了好几包黄鹤楼呢。现在回头再看,之前的科目考试一点都不难,还觉得很简单。
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两年后再去看,就感觉简单了呢?其实不是问题变了,而是自己在这两年间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什么是认知呢?在网上查了下,把认知这个概念定义的最好的还是傅盛,他说认知是基于一个综合情况而做出的一个精准判断。
既然认知是一个判断,那么认知一定是有对错之分的,如同判断也是有对错的。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件事情,都会有着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同,判断也会不一样,导致行动也会不一样,其最后的结果更是不一样。
16世纪初,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着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人类证明地球是圆的说法时,当时的人对地球的认知才开始改变(古代中国曾有“天圆地方”说;古希腊人最初将它想象成一个扁平的圆盘;西亚人则认为大地是飘浮在海洋上的半球等等),这个例子很明显的肯定了认知是有对错的事实,当然,像这样颠覆我们的认知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猪油其实是一种好的油脂来源;大小不同的两个铁球,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是同时着地的;“老寒腿”不是因为寒冷和潮湿,而是因为长期的软骨的磨损,外加长期饮食营养过剩造成的动脉硬化导致的……
除了有对错之外,认知还是有高度和深度的不同。马云刚创办阿里时,急需融资,找遍了中国的投资届,所有人都说看不懂,还被人说是“骗子”,后来遇到了孙正义,才度过难关,后来势如破竹,成为互联网的巨无霸公司,而孙正义也凭借这项投资获利不菲;当年史玉柱为了建巨人大厦,搞的自己负债累累,一度成为“中国首负”,不过他凭借着领先同时代的营销认知水平,又迅速崛起;在互联网领域,BAT早就已经圈定了自己的地盘,剩下的份额也是竞争激烈,今日头条硬是凭借自己对于搜索的理解,以及高于他人的认知,在新闻资讯领域闯出一条路来。看,认知层面足够高、深的人,他们视角更宽,基于比别人有更多的思考,就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并且把握得住这样的机会。
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例也有很多,不过都是“反面教材”,就说买虚拟货币吧,17年9月底我是认同eos的价值的,但是却想当然的认为他当时的价格太高,就想等一等,谁知等待的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eos的价格一路飙升,上不了“车”了,后来我反思自己,就是因为我对eos的认知太浅,之前对它的认知都是道听途说的,没有自己的思考。如果当时我对eos的了解足够深入,我所采取的方式就不是等着它的价格下跌了才买,而是定投了。
这也道出了我想说的一个事实,就是认知这种事,真的不是知道了就行,真的不是靠想象想出来的,认知的提升,一定是自己在行动中思考的结果,并且是反复行动、反复思考的产物。只有这样我们的认知才会获得提升,就像现在我对开车这件事情已经驾轻就熟的情况下,早就不是原来的认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