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会变成亲情吗?

in cn •  6 years ago 

爱情就是爱情,变成亲情是一开始就将欲望与爱情混淆。或者很多的人,是将爱与情混为一谈。每个人都有很多个角色。多数活的没魂的,是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谁。其实普遍人终其一生在做的事就是在搞明白自己。情才是更珍贵的那个,而爱并没有那么伟大。爱情,爱的是情。爱情,亲情,友情,各有情字。只有男女之情才用“爱”字表达,剩下亲情友情里面一样包含爱,实质内容远多于爱。人们只会为情所困,为爱痴狂。所谓贪嗔痴,让人痴狂的便是欲望。让人困惑的,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地方。爱情的本质是简单的,是人的无知与欲望将它弄复杂了。就像到处都在责怪原生家庭,父母离异,家庭不幸,导致自己不信爱情,爱无能,所以不幸福不快乐一样。爸妈的角色是为人父母。是他们不会教孩子的问题,和他们两相对的角色是老公老婆没关系。独立和尊重的基础是理解和体谅。父母也是独立的人,他们有他们的生活,只要他们是开心,离个100次也是他们的选择。应该做的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其次,喜欢埋怨原生家庭,大概就是所谓的巨婴,长那么大了,还惯性为自己的人生找借口和安慰。这样的思维局限,导致普遍人认为你侬我侬才是爱,无私奉献才是爱,牺牲自己才是爱,这些爱,是缺失欲望的填补。所以觉得男欢女爱也该如此。男女本质是高尚的低级趣味,爱情就是将彼此回归本心弥补缺失欲望,将低级趣味进行到底。所以不是热恋的没智商,像傻子。爱情就是简单纯碎傻开心的事,要智商干嘛?玩宫心计?摸良心说,两个人谈恋爱做傻逼开不开心?如果不是感情外的其他因素,是不是永远想这样做一个傻开心的傻逼?但是,这不可能,因为人角色不可能只有这一个,只当这一个。太多人把生活角色,工作角色,甚至家庭角色(比如妈宝)带进爱情中,所以大把的人失恋的痛苦源于失去自我,进而惯性借口与安慰就是“太爱对方,忘了自己”。根源上是根本没有过爱情的这个“自我”。每一个角色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进行培养的,爱情也一样。两个没有过爱情角色的人。结合婚姻后,他们会将家庭角色带入,才会出现爱情变亲情,食之无味的鸡肋。另一角度,所谓的三观合,一是双方都对自我的角色都有清晰认知。知道什么场合该干嘛,该做谁,该说什么话。二是双方的角色数量相差无几,或是互补坑位。好比一个全职太太,她角色为“老婆 女儿 妈 姐妹”配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他角色“老板 老公 儿子 爸爸 甲方 乙方 员工等等”。很难产生共同语言,情感得不到滋润。然后冷淡,出轨,婚外找平衡。老板爱红颜爱找情人就是这道理。更多的情况是一个想找老婆的,娶了一个想做女儿的。到底能相处的好嘛?精神论乱伦?或者想找老公的找了个儿子,母爱被分走一半,你孩子从小怎么可能不缺爱?另一种人,他只需要有人完善自身“老公或老婆的”角色,一般就是为了婚姻而婚姻的,但因为对角色认知的清晰,所以婚后感情依然很好,这样的人明白,这个角色承担的责任与意义。他们选择后期相处培养爱情,也不乏为尚选。三是只有不局限自我角色数量和设定的情况下,才逐步形成爱情角色,才能情人之间说情话,亲人之间说人话。典型的例子就是直男癌了,认为女人就是用来生孩子的。这是将自我角色局限了,潜意识,男人就是用来给女人播种的。这样的人形生物意识流还停留在原始生态,能高端的起来吗?大多没有爱情角色的碰到有清晰自我的,一般都会有一种自己和自己谈恋爱的感觉,在恋爱中依然寂寞,灵魂得不到理解与支持,长时间下来会感到心累,对方如若成长,便是佳话。反之,最后会发现是自己在为难自己,所谓的不适合。也就是为什么灵魂伴侣那么可贵,肉体伴侣随处交配。灵魂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产物,只是和它拥抱的人太少,才显得弥足珍贵,无可取代。而肉体,可替代性太强了,离婚率高也正常。但凡两个有灵魂的人结婚,会如同誓言所说,无论生老病死,死亡都无法将我们分离。这是一个灵与肉的关系,死亡只能将肉体化为灰烬,灵魂与之常伴,在心里,在宇宙间。至于亲情,出生那一刻就是链接关系。死亡几十代也分离不了。每一代都是自己,爱是救赎,它将你身体里的坏细胞清扫出去,获得第二次新的孕育。万物制衡,爱情延续形式为亲情。如若可以自我完善。体内自我制衡。又何必需要爱情与性欲。能自我平衡的人,便是那些高僧高人。万物制衡。如果人人都看见自己并且自我平衡,世间物质,所处空间或许都不存在了。所以爱情从来不会变亲情,形而上的解释。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