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突然把这篇2018.3月底的日记变成私有,所以备份到这里)
中美贸易战喊话又进一步:川普前天考虑对另外1000亿美元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后,中国也发社评:即使中美贸易归零,中国也不会后退。中美贸易战真要死磕吗?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一切如何收场?带着这些疑问1938年主席的《论持久战》其实已有答案。
自从五大常归位,地球村实现了核武恐怖平衡后,主要国家集团间的矛盾就不能通过大战进行求解(这是幸事),本会衰败下去的国家集团不少并没有下台,兴起的力量没有真正获得应有的权力。世界经济虽然在发展,但是潜在的国家集团间矛盾已经积累了近60-70年,全球化红利耗尽,现有的经济政治‘比烂’的道路已经快走到头了,又快到了赌国运抢椅子的季节。
- 缘起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川普这次不是虚张声势,心血来潮。强人当政,喜欢大动作,但这次决策绝不是只为了逼迫中国让利就妥协的威胁,而是美国上下一致认同后的国策。我认同川普做这一切瞄准的是”中国制造2025”。
中美贸易战:重读《论持久战》之观时待变
中美为获得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中国的体量(14亿人,占美国60%GDP)和远超美国的发展速度 (5~7% vs 2~3%)让今后8~15年变得非常关键:不出意外我们大概率超过美国。而历史告诉我们第一被第二被弯道超车的根源往往是以科技领先地位丧失为表征的。中国在工业产值、平价购买力上早已超过美国,现在中国高科技正从中低端往高端攀登,已经让美国从上到下感受到凉意。中国2025计划一方面自力更生,一方面市场换技术转让,市场准入、优惠换技术,一方面去欧美买买买的并购,美国已经风声鹤唳:当对手离你很远时候你可以保持风度,但是当对手开始打你吃饭营生的时候谁也没法淡定:美国开始明面上祭出贸易逆差大旗,一方面联合日欧限制科技被中国并购,注资,同时制裁中国2025相关未来产业:对于美国来说,这一次他是在打一场霸主地位保卫战,一场美国都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输的战争。想起一个关于汉武帝对手的匈奴人领袖的故事:最好的马可以给人,最好的女人也可以送去,但土地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够给人!一怒下就把那些说给东胡土地的人全杀了。川普一样明白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是科技, 中国这体量和实力摆在眼前,以前韬光养晦藏拙已经行不通了。
- 应对
普通人好好工作正常生活就行,因为国家早就做好外松内紧的准备,早在美国大选时候,中国就为这一天在准备,当时也许是为更糟的TPP围堵而做应对措施,可见的有:
增加其他出口地的一路一带,中国和22国的自贸协议
慢慢让经济和美元体系解套的石油期货
大量的集权和政府整顿、巡查,提升政令效率
加速军事建设,防止狗急跳墙:建立联合指挥,装备实战化,例如航母为啥不等电磁弹射而是蒸汽的,为啥有歼20还买苏35,为啥有了DF41还扩建DF31的阵地...。
更严格的金融把控,外汇限制
我们还没完全准备好,对手也不可能等我们准备好。贸易战打起来巨量的损失是无法避免的,战斗时间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我们只能选择迎接对手的七伤拳然后打出自己的。
()
中美贸易战:重读《论持久战》之观时待变
中国要攻高科技、高附加值是板上钉钉,不然初级发达国家永远是幻想。对手开始放大招,我们肯定做对了什么。美国虽然实力占优,但是川普没有人和:华尔街、好莱坞、硅谷并不买账,政府不停换人,贸易战依靠政府主导,强势政府方面我们可能只是不如某些邻居。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熬鹰的路还很长。《论持久战》中有一段非常应景:敌强我弱... 然而情况是继续变化的。战争过程中,只要我能运用正确的军事的和政治的策略,不犯原则的错误,竭尽最善的努力,敌之不利因素和我之有利因素均将随战争之延长而发展,必能继续改变着敌我强弱的原来程度,继续变化着敌我的优劣形势。到了新的一定阶段时,就将发生强弱程度上和优劣形势上的大变化,而达到敌败我胜的结果。
面对美国这样强大的对手的长期摩擦,我们不可能不承受巨量损失,这场斗争中我们需要取舍和等待:放弃非核心利益换取合作和时间,成就真正的优势。耐心等待,不急于求成,急进反会坏事,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世界的未来属于东方。
Congratulations @greatabel! You have completed the following achievement on the Steem blockchain and have been rewarded with new badge(s) :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
If you no longer want to receive notifications, reply to this comment with the word
STOP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