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剧情兜兜转转,播出过半,剧中的金牌绿叶贺涵,前半部和唐晶纠缠数年,有始无终;后半部,又和罗子君产生了感情,结局如何,还未明了。
剧情下一步的发展,二人貌似会有一个开放式结局,但是含蓄的情愫,已经渐渐弥散在下半部当中。
靳东扮演的贺涵作为剧中接近完美的男友人设、王牌男神,看似被两个女人先后垂青,但是细究起来,他终究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女人的真爱。
和唐晶的那段十年之恋:
成年人的交往虽然复杂,精英之间的爱情虽然矫情,但率先放弃贺涵的,也是唐晶本人。
贺涵不是没有表达过含蓄的求婚意向,但是都被唐晶否决了。
当唐晶表示要跟他人约会时,贺涵是受了打击的,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一贯以来的潇洒。
对唐晶而言,事业此刻,只是个借口。
更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是她的犹豫和不信任。
而归根究底,还是不够爱。
贺涵不是没有表达过含蓄的求婚意向,但是都被唐晶否决了。
当唐晶表示要跟他人约会时,贺涵是受了打击的,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一贯以来的潇洒。
对唐晶而言,事业此刻,只是个借口。
更有说服力的理由,还是她的犹豫和不信任。
而归根究底,还是不够爱。
君不见,多少女人,爱到上头起来,是情愿做一个睁眼瞎的。
再独立精明的女人,情到浓时,都会当局者迷。
再说和罗子君即将开始的这段:
如果这是一部给青少年观看的台湾爱情偶像剧,罗子君和贺涵的相骂到相恋是绝对有逻辑基础的。
这个逻辑就是偶像剧里的神逻辑:好奇带来一见钟情,真爱来源于差距。
在追求戏剧化的偶像剧中,两个人各方面差距越悬殊,冲突越激烈,就是好的CP,就是好的故事。
但对于给成年人看的现实主义作品来说,这种“差距引发好奇,冲突带来爱情”的逻辑除了有推进故事发展的作用,在反映现实的层面是不太有说服力的。
故事的开始,罗子君和贺涵的关系是水火不容。
他们交恶到什么程度?
贺涵抛弃了一贯的涵养、放弃了对于女士最基本的尊重、也完全不顾及女友的面子,像一个八婆一样背后对女友的闺蜜置以最刻薄的评价:
而罗子君直接以最直白的评价回击了他。
他们价值观和个性完全不一致,他们对彼此表现出完全的不认可。
这不是误会引起的不合和不认可,而是基于了解层面上的三观不合和水火不容。
成年人已经有固定的评价体系,上半年跟你势不两立,下半年跟你卿卿我我,全面推翻半年前的自己,是一年两个假期的、中学生的感情世界。
这两个人,最戏剧化的交集应该止步于贺涵作为“人生导师”顺利完成任务那一刻。
但是编剧却给罗子君人为加戏,让她率先对贺涵暗生情愫。
但客观的说,这真的就会是罗子君人生中第二段爱吗?
我看,要判断是不是爱,要看她没有遭受变故,没有处于弱者地位的时候。
两个人在境遇相差无几的时候,产生的感情最有说服力。
没有杂质,没有牵扯,脑子是清醒的,无欲无求的时候,最能看清自己的心。
而在境遇相差太多的时候,弱者对给予自己关怀的强者一方,常常产生自以为是的倾慕。
但究其根本,是急于在感情上寻找寄托,以缓解现实生活带来的压力;或是对施于援手的一方,产生的崇拜和依赖。
而最容易掉入崇拜和依赖这种陷阱的,往往是自诩精明和过度自信的施予者。
罗子君就处在这种境况,人生遭受全面打击,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感情支柱崩塌,事业从零开始,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是剧中精神教父一样的贺涵。
而自矜自信的贺涵,是很容易就被一个被自己手把手指导过的女人那崇拜的眼神融化的。
但是等罗子君的人生危机过去后,贺涵失去了教父的地位,两人的真实关系又会如何?
答案参见剧集的开头。
两个成年人,对爱人的选择绝不会是儿戏。
在现实生活中,真诚的感情永远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三观一致,起码对彼此是要相互认可的。
很难想象两个互相不认可的人,能爱多深,能爱多久;
也更难想象两个差别太大的人之间,靠好奇、同情和崇拜而引发的爱,能燃烧多久。
戏剧化的相遇多以对与自己差异较大的个体产生好奇为开始。
但是爱情存活的基础却是以共性和认可作为衡量指标的。
人们都在歌颂天长地久,不离不弃的爱。
但喜新厌旧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歌颂永远不变的背后,也是在用道德标准来绑架天性。
但是,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有人就能心甘情愿地天长地久,是人性的光辉选择了他们吗?
不,这个世界上能战胜喜新厌旧的人性的,不是道德、不是虚无缥缈保质期极短的爱情,而是共性。
共性越多,链接越多,关系越稳固。
基于这个层面,即使现实中的贺涵和子君真正走到一起,他们之间能持续多久,还是两
说。
因此,人生和电视剧的区别就是:
电视中的男神左拥右抱,一定会觅到真爱;
而现实生活中的男神,很有可能孤独终老呢。
沙发,也帮我upvote和comment.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