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强,只有更强。
当我们还在沉湎于谴责过去一年,广发银行10亿的虚假担保,农业银行14亿的“萝卜章”,民生银行30亿的“飞天”假理财案时,却猝不及防,被一向号称“零不良的”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彻底震惊了。
浦发775亿大案
1月19日晚,银监会官网头条发布消息:为掩盖不良贷款,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使出各种“财技”,向1493个空壳企业授信775亿元,换取相关企业出资承担该行不良贷款。
银监会公告用词非常严厉——“这是一起浦发银行成都分行主导的有组织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手段隐蔽,性质恶劣,教训深刻”。
是啊,谁能想到,一个市值近4000亿,年盈利近700亿的浦发银行,合规管理竟如此松散,竟被自己的一个小小分行惹出了近千亿的幺蛾子,这令业界一片震惊的同时,也令整个金融监管部门感到震怒。
银监会愤怒之下甩出了重罚,依法对浦发银行成都支行罚款4.62亿元,浦发成都分行前行长王兵被“双开”。浦发银行成都分行原行长王兵、两名副行长、一名部门负责人和一名支行行长分别被给予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警告及罚款。目前,相关195名涉案人员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银行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案件并不是最新发生,而是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去年4月被曝光,只是近日公布处罚结果而已。2017年4月,就有报道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给七个企业集团的两千多个“壳公司”授信1655笔,有“千亿坏帐”。当时,浦发银行官方只承认,“近年来,受区域实体经济下行影响,我行成都分行资产质量承受一定压力,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逾期情况攀升”,但并未提及所涉及的风险资产、贷款笔数等。
当时是不承认,但现在不得不承认,从银监会公布的内容中,我们可以发现浦发银行成都分行是用承债式收购的方式,腾挪不良贷款的。
所谓承债式收购,是不良贷款腾挪的一种手段。比如,向浦发贷款的A企业欠息要引起关注了,浦发慌忙找到一个壳公司B来收购A,并发放给B一笔贷款,来支付A的利息。如此左手倒右手,不断掩盖不良贷款率。
当然,银行业如此乱象和腐败的不只是浦发银行一家,刚刚被查的山东恒丰银行,也是一朵奇葩。从2003年开始,曾长达10年没有行长;出过中国金融史上最大的刚性兑付案,涉案金额40亿;高管私分过亿公款;董事长要求全部1.1万名员工参与自己和行长的内斗……
除了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件,其实更关键的是,一些银行的股东把银行当成“提款机”,不断向银行借钱,掏空银行,转移资产,这些手法可就真的是几百亿上千亿的占为己有,而且表面看着还很合法,但留下的窟窿早已千苍百孔,个别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商行的烂账,按照国际标准,早就是崩盘状态了。
银监会亮剑:暴风雨来的更猛
对于这个问题,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在1月17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披露,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
与之相对应的是,1月13日晚,银监会官网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其中,共包括8个方面22条,明确2018年重点整治:
可以看出2017年只是治理乱象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控制乱象的增量,2018年监管才刚刚开始痛下杀手,来清理存量部分。所以,中央部署防止金融风险,是三年为一个时间段,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问题还是非常严厉的。
那么现在圈子里面流行说,银行从业人员现在的行酒令,都是把几个文件串了起来,我们来看看都是怎么说的:四不当,三违反,七号文,十风险,两加强,双十禁,回头看,再回头!
当然券商也有对喊的口号,比如说抓妖怪,逮大鳄,风黑哨,害人精,铁公鸡,就是一毛不拔,这都是证监会要治理的乱象。
那么说完了银监会,说完了证监会,大家说怎么保监会没有声音?因为保监会在项俊波被抓之后,到现在都没有主席,这本身也说明什么?说明问题比银监会、比证监会
治理的领域要更大。
所以,还是回到开始的那句话,金融风险在目前的中国,没有最大,只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