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20〕10号)一文发布,引发高校教师行业热议,文中关于高校教师编制岗位改革有明文阐述:
“加快高校教师编制岗位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高校依法采取多元化聘用方式自主灵活用人,统筹用好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学科研需求,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重要管理岗位倾斜。合理设置教职员岗位结构比例,加强职员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岗位聘用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进一步探索准聘与长聘相结合等管理方式,落实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
这一表述,表明高校里的事业编制改革必将更进一步走向未来。过去人们脑海里普遍的高校教师一定拥有编制的观念受到冲击,《光明日报》于2021年03月30日专门刊文《“七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就这一问题进行解答。专家们对这一焦点问题解答是:
“准聘—长聘制度的实施借鉴了美国的经验,在学术生涯早期强调竞争淘汰,在后期强调职业保护。有学者认为,这种改革使得传统高校教师身份内涵和职务终身制观念与意识日趋淡化,曾长期存在的单位依附、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等顽瘴痼疾逐步解决,但它同时具有明显的行政驱动和市场逻辑,对高校的学术组织属性、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学术研究的规律重视不够。”
其后2021年上海某重点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杀人事件,更是将这一焦点问题推向了全社会关注的层面。笔者作为一名普新进普通高校教师,对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些想法,趁学习培训之余,笔记想分享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明确“事业编制”一词的概念,所谓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查阅《高等教育法》,在该专门的法律中,第四章中的第四十一条规定:
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校长代表高等学校可以决定教师是否在该学校任教,这里本身就没有事业编制的规定。
同时,该法律的第五章为“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它对高校教师的聘任有两点规定:
-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 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上面的规定同样没有任何关于事业编制的内容。因此,从《高等教育法》这部高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来讲,法律层面并未见到对事业编制有任何规定。
只不过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以前的高校教师都拥有了事业编制,让外界对高校教师等同于公务员一样的普遍观念。虽然高校教师待遇未必是全社会行业最高的,但是教育这份职业的高尚性加上事业编制的稳定性,让收入并不算高的高校教师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才加入高校教育育人。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利用了国家事业费开支吸引了人才,有利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只是如今时代变迁,国家和社会的改革进程,让事业编制的名额越来越少,而愿意进高校教书育人的人选日趋高涨,高等学校极其有限的事业编制在广大新进教师面前显得僧多粥少,那么必然的结局便是拥有事业编制的新教师越来越少,绝大部分上档次的高校,都使用了准聘—长聘来选拔人才,只有这极少数的胜出者才可能拥有事业编制。这无形之中令教师队伍人员心态各异。
但凡改革,必将遇到困难,尤其改革之前已经形成的既定事实,也不愿意面对新的改革。而我们遇上事业编制改革的时代,就需要正确看待这一改革出现的挑战。
我认为,既然改革难以避免,就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利益。学校自然希望找到最优秀的教师,促进教书和科研业务,促进国家的的教育和科研,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然是通过去掉事业编制后的竞争来要吸引青年才俊意愿加入高校教师队伍,高校也要确保这些教师既能干成事业,又能得到了一份“收入”,这收入要么是过去“事业编制”带来的稳定性——确定性带来幸福,要么就是在没有“事业编制”稳定性保证下的体面薪水。
这个“体面”如何量化?可以参照同等条件下同样优秀的人才在企业的收入。至于高校的资金来源,需要高校全面统筹予以保证,甚至可以考虑对已有事业编制的教师队伍一定量的考核任务,达不到考核指标可以匀出相应资金给到非事业编制中的优秀教师。
对于新教师而言,也需要放平心态。如果寄希望教师这一职业有很大的经济收入,可能不如去企业市场拼杀,或许更有希望。在新的形势下,能获得事业编制固然更好,但不能获得事业编制的情况也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高校的未来很可能是非事业编制占主流——参考广东省深圳市的做法:无事业编制+较高薪水,既然都是非事业编制,全社会也将熟悉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聘用机制,那么对事业编制这一执念大可放下。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优秀的人才即使没有事业编制,也一样能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实现职业生涯的升华。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拥抱变化,适者生存,才是不变的法则。面对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高栏教师也应如此。高校作为教师的用人单位,做得好不好,市场会对它做出真实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