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乱翻书之——梭罗的中庸之道 | 月旦评 | 品乐书会

in cn •  7 years ago  (edited)

0303_1.jpg

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中庸》


1
鬼神,我们常用鬼斧神工这个成语,鬼神在这里即为自然。如果严格来讲,也可以说鬼是内在,神是外在,鬼神并称,其实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表象与内含的一致。

,此处并不是品德之意,而是恩惠,或者说,是好处。

鬼神之德,指的是自然的好处。

2
梭罗是在名为《独处》的文章中引述了上面这段来自《中庸》的话。

既为独处,那么就是离群索居。这正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期间所做的事。独居的梭罗并不感到孤单。他在这篇文章里说道:我从未感到孤单过,也没有因为独居而心情烦躁过。

独居却并不孤独,说明他心灵的丰富。而不断滋补他心灵的源泉,便是自然。

微雨初降,我的理性便突然回归了:大自然是多么愉悦有益的伴侣啊!外面的微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啪嗒啪嗒的雨声和万物的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

看着屋外迷人的雨景,我顿时感觉到了和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这种感觉无以名状却又无边无际,给我无限的精神力量。相比之下,人类邻居所能带来的那点好处又算得了什么呀,对于独居的选择,我从此便再也没有质疑过。

3
衡量是否孤独,并不是通过一个人与他人实际的距离。

刘德华有一首歌唱道: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就算你万众瞩目,可是如果你的内心空虚,仍然是孤独的。

禅宗有一则小故事。

二祖慧可曾对达摩说:“请师父为我安心。”达摩说:“把心拿来,我帮你安。”慧可环顾左右却不知道如何拿出自己的心,只好说:“弟子无法找到。”

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会不安,是被寂寞驱使,要去寻找心外的东西填补。可惜,这么做是缘木求鱼。

4
梭罗并不是简单地用自然填补内心,真正填补他内心的,是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到天人合一之后,自然即是我,我即是自然的和谐,而这天人合一,自然的和谐,也便是中庸之道。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有这么一段话,很有意思,摘录如下:

《小王子》书里常常讲到这种孤独,是一种巨大的狂喜,会听到平常完全听不到的声音。我相信,贝多芬在耳聋之后,听到的声音是在他聋之前完全听不到的;我也相信,莫内这么有名的书家,在失明之后,所看到的颜色是他在失明之前完全看不到的。我更相信,我们心灵一旦不再那么慌张地去乱抓人来填补寂寞,我们会感觉到饱满的喜悦,是狂喜,是一种狂喜。

我想梭罗也是如此。当他不再慌张地去用他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孤独时,就像耳聋后的贝多芬,失明后的莫内,离群索居的梭罗,也体会到了这种“狂喜”。

5
所以说,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


瓦尔登湖的蘧伯玉
梭罗的中庸之道
梭罗的木屋从来不锁
梭罗离开瓦尔登湖,他的春天才真正来到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  7 years ago 

weisheng167388 "所以说,孤独是不孤独的开始。" - 有时候,我们需要孤单的时刻,好让我们理清自己的思绪~

正是如此,赞👍

大叔要走上真正人生哲理家的道路啦!

我是民科:)

哪有啊,真正的民科根本不会去下功夫理解前人的成果。
大叔脚踏实地地开脑洞,和科研也没有区别-.-

个人体会:孤独之所以叫孤独而不是寂寞,大概就是独处可获心灵的宁静,寂寞反而不是

这个区分好,赞👍

生理上的独居其实并不会带来孤独感,心理上的空虚才会让孤独感扑面而来,一点愚见,哈哈😄

说得好,赞👍

已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