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以下是关于道教的一些主要信息:
起源与形成:
思想渊源:中国上古时代的巫术、秦汉时代的神仙方术以及起源于战国形成于西汉的黄老道学,是早期道教的思想渊源。
创始人与标志:史学界一般认为东汉顺帝时,张陵入四川创五斗米道(又名天师道),把老子奉为教主,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标志着道教的初步形成。张陵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人。
发展历程:
东汉时期:诞生了早期道教的两大派别,即张道陵创建的 “五斗米道” 和张角创建的 “太平道”。太平道后期因发动起义被镇压,逐渐消失。
魏晋时期:道教产生分化,一部分向上层社会靠拢,一部分隐遁山林,一部分仍活动于民间。这一时期,道教被一些统治者和士族所接受,丹阳葛洪为道教建立了长生成仙的理论体系。
南北朝时期:寇谦之和陆修静改造道教,使其教规教戒、斋醮仪范等基本定型。道士陶弘景为道教建立了神仙谱系。
唐代:道教受统治者崇信,发展迅速,唐玄宗时达到全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道教学者,大大推进了道教理论建设。
宋代:在宋真宗和宋徽宗的扶植下,形成两个崇道高潮,道教的地位几乎达到国教的地步。
元代:统治者施行崇道政策,诸道派更加兴盛且逐渐合流,其中全真道和龙虎山正一道尤为兴盛。
明代:统治者对道教加强管理,道教派别正式划为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派。
清代及以后:清代统治者对道教抑制不断加强,但在民间仍发展兴盛。辛亥革命后,道教失去了封建统治者的扶植,日渐衰落。
教义与信仰:
最高信仰:以 “道” 为最高信仰,认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尊神:以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为最高尊神。
追求目标:以长生成仙为人生追求,相信通过修炼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经典: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道经。
其他理念:以人间仙境为理想社会,以斋醮、法术、养生之道为手段济世度人,以齐同慈爱为人际关系准则,以《六经》来治国安民。
修炼与实践:
修炼方法:包括心性品德的修养和身形生命的修炼两个方面,即 “性命双修”,以致神形兼备。具体的修炼方法有服食导引、存想守一、坐忘胎息、精气化炼、静功动功等。
宗教活动:日常的宗教活动主要是斋醮科仪,分为清微法事(多用于为信众祈福)、度亡法事(多用于超度)等。
影响: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道教的思想观念影响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道教的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在医学方面,道教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社会的影响:在历史上,道教的一些思想和理念对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道教的宗教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道教的面貌为之一新,道教徒在政治上和其他各界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宗教活动受到政府保护。如今,道教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众多信徒和研究者的关注。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