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中,最强调社会责任的,一定是阿里。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两强之中,阿里的社会贡献,也已经不是第一次让腾讯尴尬。
1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向社会公布: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纳税36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过1亿元。366亿元是什么概念?相比去年的238亿,增长幅度超过50%!相比2015年的178亿,更是翻了一倍!
巧的是,同一天,腾讯也有好消息传来,腾讯股价当天再创新高,市值突破4.5万亿,马化腾身家攀升至全球第11位。当然,如果你想看的是纳税数字,似乎就有些不巧,因为腾讯公司在纳税方面的宣传尤其低调,网上能够找到的线索,居然只有题为《2016年南山纳税百强企业名单出炉 第一名居然不是腾讯》的一篇媒体报道。
其实,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就以70亿元的纳税额,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纳税第一名。对外定期发布纳税数据,总结社会贡献,也是这些年阿里大力发扬的一项传统。显然,这和腾讯的沉默形成了极大反差。
是阿里太高调,还是腾讯太低调?
1
对腾讯来说,树欲静而风不止。
腾讯在纳税宣传上的低调,更像是在有意淡化外界对其游戏业务“躺着赚钱”的争议。
游戏是腾讯主要的利润源,也是腾讯的尴尬之处。在去年央媒批评“王者荣耀”的风波中,就有文章直戳马化腾的痛点,“马云梦想阿里每天纳税1亿,马化腾靠荣耀每天赚1亿!”
论市值量级和影响力,腾讯和阿里同属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第一梯队,但在履行社会责任、创造社会价值上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如果纯粹从商业的角度出发,腾讯和阿里都是非常成功的,但在社会影响上,低调的腾讯却常常被视为“闷声发大财”的典范。
在商言商,指望资本流着道德的血液,不现实。但不容否认的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战略乃至商业模式中,其实又必然渗透着一定的价值哲学。所以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谁高调、谁低调,而在于高调或低调背后企业的价值哲学是什么。
阿里的价值哲学,除了体现在集团对创造税收的重视,更广泛地体现在产业链赋能、公益和扶贫投入,以及促进就业上。2017年,阿里巴巴集团直接贡献的税收是366亿元,但带动生态上下游纳税的额度实际上超过了29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直接间接创造3300万就业岗位;带动四分之一中国人参与公益。
种瓜得瓜,求仁得仁。阿里的税收和就业数据展现的,不仅是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强劲活力,更是阿里对互联网经济根本价值聚焦的结果。而阿里的高调,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唤醒社会对于公共问题的聚焦(比如高调打假,推动制假入刑),或者对于价值和趋势的认知(阿里纳税额度连年猛增,反映了数字经济对就业、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
2
一叶知秋。
未来的阿里,和未来的腾讯,今天可能已经注定。
在2017年9月的阿里巴巴18周年庆上,阿里巴巴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指出:阿里巴巴与普通企业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阿里巴巴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解决多大社会问题,成就多大企业”。
用常人的眼光看,阿里和腾讯,显然都不是普通企业,但如果以社会责任区分、用纳税这面镜子照一照,腾讯则显得有些尴尬。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从发展的眼光看,腾讯更多的是在赚今天的钱,而阿里巴巴的家国情怀、世界担当则与聚焦未来紧密相关。
目前,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助力线下商业,目前成效显著,但就其纵深化发展而言,仍有再造一个阿里、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产业联动的空间;数字经济在业务层面动能十足,而在前沿科技领域,阿里巴巴则通过达摩院等项目加大投入,代表中国参与全球顶尖科技竞争……
阿里的历史已经证明,今天的阿里经济体生态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时刻为未来做着准备,各个业务板块梯次化地崛起的。得益于阿里的前瞻,和过去10年相比,阿里的未来10年,将会更多地面向世界、在提供“中国方案”的层次上传递东方价值。相比之下,腾讯的游戏帝国,则在国际化、法规约束等方面面临瓶颈。
中国一贯有低调的文化,这种低调其实隐含着中庸的成分,与现代经济强调规则透明、自由竞争存在矛盾,与互联网精神更是格格不入。而阿里的“高调”,所彰显的恰恰是一种开放、参与、共创、共享的心态,这种心态成就了今天的阿里经济体,最终也将指引数字经济重构一个“去中心化”的未来。
显然,当我们谈论未来的时候,一个只能对社会价值创造保持低调的腾讯,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www.sohu.com/a/218778528_389570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