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那个时候物质生活不如现在发达,过年的时候我就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可以放炮,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陪我玩。这些都是我在英语课上回答What is your favorite festival?的标准答案。
但是现在觉得,春节没有那么有意思了。平时吃的东西也不错,不必要等到过年才暴饮暴食;平时也有新衣服穿,不必等到过年才穿;长大以后也对于放炮失去了兴趣,同时,那些曾经和我一块玩耍的孩子们也长大了,各自有了各自的人生经历,相互变得陌生。春节在我眼里,现在的意义只剩下了陪陪家人,和久未谋面的朋友聊聊。
农历的春节本来就是一个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节日,春节一过,农耕就快开始了。现在的中国迈向一个工业国家,农业传统已经开始衰落了。我每年都在农村过年,在“年味”比较浓的农村,其实也不像从前有那种感觉了。农村正在衰落,年轻人大量涌向城镇,农村的人口外流,这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像春节一样具有传统农业痕迹的节日必然不会继续维持曾经的面貌了。
我的祖辈还健在,还在农村生活。所以每年回来还能体验一下“传统”的春节,贴贴春联,住住平房,放放鞭炮。我的奶奶依旧会让我们一家子每个人身上都挂个红布条,在车上系上一个红布条,爷爷还会在大年去给他的母亲上坟。我有时候也会去看看,孤独的小山包,下面是一片荒草,旁边是练成片的田地,这是我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我还是认为春节应该陪陪家人,但实际上,对于我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乡土观念已经没有那么浓厚。我的祖辈甚至是我的父辈,一辈子没有怎么走出这座城市,而我这一辈有了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追求,也享受了更发达的交通,很多都会离开家乡,去往北上广深,甚至去往国外。这就是时代的变化,曾经的乡土观念再也无法在这个时代束缚住年轻人了,之前传统的大家庭的那种秩序也被独生子女的出现冲击得支离破碎。
原来没有发达的互联网,甚至是没有电视,一大家子坐在那里,还能度过一个团圆的传统年夜。但是很显然,互联网的冲击碎片化了春节,人们开始有更多的娱乐方式,比如抢红包甚至已经成了新的潮流。这就是时代变化对于传统节日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很显然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变化。
按照官方说法,人民现阶段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了,对于春节来说,就是“不充分”的问题,人们显然需要更多的方式度过这个传统节日,而非像曾经那样一大家子坐在电视机前边吃边看春晚。互联网目前来看是还没有带给大家那么多新的过年方式,一些互联网公司甚至在过年期间给用户造成新的困扰,比如说乱发祝福信息,还有某公司还搞了什么亲情账号的营销活动来收割更多的用户,甚至打出了亲情这张牌来绑架子女。本来一年就一次春节,有些大公司反而要和用户抢占陪伴亲友的时间,这就很不地道了。
明年的春节,我应该不能回家了。春节之于我已经变得没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没有物质上的吸引,没有了纯真的童趣。我还是壮年,却已经感到时光实在是滑溜溜的,就这样一天一年过去了。春节对于我,可能就是一个提醒吧,告诉我时光短暂,赶快去好好生活,命运无常,好好珍惜身边的人。
祝大家新年快乐,多花时间陪陪对你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