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一九四二——发生在四二年的一场灾难 /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4

in cn •  7 years ago  (edited)

这是一个关于读书的系列 #z-reading,名字由来是因为早年的时候加入一个豆瓣小组,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感觉很有鞭策、激励的意义,因此借用一下名字,以后将我的读书笔记都记于这个系列当中。

《温故一九四二》的作者是刘震云,河南人,还看过他的《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也有电影,还没有看过。


这是一本读着不让人那么好受的书,讲述的是民族一段苦难的历史。

一碗米饭有多重要?小时候跟着姥姥长大,总不好好吃饭,嫌弃饭菜难吃,总会听到姥姥讲述,60年闹饥荒,庄稼没有收成,也就没有吃的,都是吃树叶子、树皮,饿死了很多人,想吃东西都摸不着。但我还是不肯吃东西,因为在当时,闹饥荒在我脑子里并没有概念。

后来一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怎么饿过肚子,有限的几次也是因为想尝试一下清理肠胃而故意不吃饭饿着的。

这本书如新闻调查报告一般,给我们呈现了河南省一九四二年的饥荒灾难。

一九四二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大血战、丘吉尔感冒,而在作者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

中国人是很恋家的,家的概念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除非万不得已,中国人不会拖家带口,逃往他乡,但中国历史上确实有着「走西口」、「闯关东」的记录,而一九四二同样发生了因饥荒而逃荒,逃荒路上卖儿卖女很常见,狗吃人也变得常见,环境恶劣,逃荒途中的人,多有饥饿而死,暴尸荒野,这时候「狗比人舒服,这里是狗的世界」。而竟然还有人吃人的情况…而后在一九四三年,又发生了可怕的蝗灾,而最终救人性命的竟然是侵略者--日军,虽然他们的动机是收买人心,但确实挽救了不少生命。

发生这么严重的灾情,难道政府不知道吗?中国的文人早已纷纷记录灾情,上报政府,但是都无济于事,因为此时的委员长无暇顾及于此,也无能为力。因为他有更重要且更紧急的事务需要处理,这里只是局部的事情,他要考虑的确实全局的事情,有军官说了,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中国人的;可是如果当兵的饿死了,日本人就会接管这个国家。

而在饥荒时真正提供帮助的确实是我们一直高呼要打倒的美帝国主义的洋人,包括传教士和记者,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白修德,他们收留了大量的弃婴,而且必须是偷偷地做,因为消息一经传扬出去,会有无数的孩子被丢弃给他们…

作者在文中说,

一个不会揭竿而起只会在亲人间相互残食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而我想说,

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同样是没有希望的。

西方国家的人民多有自己的信仰,我们总说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我们似乎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不是,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我们民族能够长而存之的一个原因,我们信仰着活着。

好死不如赖活着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首发于 http://steemit.com。感谢阅读,欢迎 Follow, Upvote, Resteem @zsilence,有任何想法和建议请留言,你的支持将激励我创作出更好的内容!

#blog #z-reading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这样事的不敢看,看了我会哭的。最近买了人类简史准备看,感谢推荐哟

确实真实感人,但不至于哭,像是纪实的报告,但是又有些文学修饰。

  ·  7 years ago (edited)

我哭点低,我怀疑我林妹妹上身了。

刘震云的书系列,文字行间都透漏着一种幽默感,当然《一九四二》虽说是件较为严肃的题材,但是也颇有刘氏的一向幽默在其中

  ·  7 years ago (edited)

确实有些幽默之处,纸质书没做书摘。

对于一个专制国家来说,制度不严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所以,在专制制度下,裙带关系也不一定全是不正之风,有时也是为民请命之风:)

电影很好看,很震撼,书我还没看过呢

空了看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