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问题

in culture •  6 years ago 

今天,我们来聊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问题。
你看,我们一般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是希特勒和英法、苏联在欧洲打起来了。然后日本在亚洲偷袭珍珠港,惹了美国。美国被迫对日本宣战。这时候德国就站出来了,德国和日本穿一条裤子,都是轴心国嘛,所以德国对美国宣战,美国又对德国宣战,全世界强国打成一团。最后,主动挑事的日本和德国被打败,二战结束。
听起来顺理成章吧?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没想过。最近看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梅然老师写的一篇文章,突然把这个问题给提出来了:希特勒疯了吗?为什么要主动对美国宣战呢?
你看这个过程。珍珠港事件,是1941年12月7号发生的。12月11号,也就是四天后,希特勒就对美国宣战了。两国宣战这样重大的决策,只用了四天,这个速度也太草率了。
那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表面的理由是,当时德国和日本是同盟国,轴心国嘛,条约规定的。希特勒只是正常履约而已。其实不然。当时希特勒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就说了:“德国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一定要对美国宣战。因为日本并不是遭到攻击,而是入侵其他国家,它是主动动手的。这和我们条约里面规定的条款不符啊。”
而且你想,希特勒入侵苏联的时候,日本也没有出兵啊。还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先根本就没和希特勒通气。这叫什么哥们儿?就算咱俩有条约。我打架,你不上。你主动打别人,还不跟我打招呼,我还要上。关系再铁,也没有这个道理嘛。
所以,希特勒并不是为了什么履行条约。
那是为了占据主动吗?就是希特勒如果不对美国宣战,美国也会对希特勒宣战,所以干脆不如先下手为强?这也不对。
1941年10月,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个半月前,美国做了次民意调查,结果只有17%的美国人支持打德国。即使是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人的冲天怒火也是指向日本的。不关德国什么事。所以,罗斯福总统在国会要求对日宣战的时候,就没提德国的事。罗斯福要想说服国会不仅对日本宣战,还要对德国也宣战,那可能还要花很大的力气。对于希特勒来说,美国主动对他宣战,这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危险,根本没有必要抢先嘛。
那,是因为希特勒不知道自己惹不起美国人吗?低估了美国人吗?
知道的。
希特勒公开说过:“美国的工业太厉害了,用天文数字去形容都是小瞧了它。所以在工业上我们德国不和美国人竞争。”希特勒说得对。1940年,美国生产了大约6700万吨钢,德国的产量呢,只有2800万吨。光看数据的话,德国不到美国的一半。而且美国当时才刚刚从经济大萧条中苏醒过来,工业生产能力还在恢复,开工量是不足的。而德国已经是战时,是全面开工了。
那个时代,钢产量的差距就是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明摆着的。所以,你如果在那个时候观察希特勒对于美国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憋屈的、隐忍的。
我们就不说美国天天骂德国法西斯、极权这些态度。你看,欧洲二战打起来之后,美国刚开始没有正式参战。但是美国可没闲着,天天拉偏架。
美国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英国和苏联,支援他们接着跟德国打时,希特勒忍了。美国驱逐德国外交官,希特勒忍了。美国冻结了德国在美资产时,希特勒还在忍。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候,德国和美国的海军在大西洋上其实已经有交火了。比如10月末一艘美国驱逐舰在执行任务时被德国潜艇误击,超过100人死亡。这是德国人故意先动手的吗?其实不是,美国海军是在为英国的船队护航,德国人想要打英国船,就很难避免误伤美国船。美国人不客气,回击,多次对德国潜艇释放深水炸弹。你说德国人窝火不窝火?看见护航英国舰队的美国船,打还是不打?
但即使这样,希特勒还是忍了,还是命令德国海军不许向美国舰船开火。
你看:希特勒没有必要惹美国,也知道美国惹不起,他不惹美国,美国暂时也不会惹他,美国惹他,他还一直在忍。那为啥1941年12月11号,在珍珠港事件仅仅四天之后,他要急吼吼地向美国宣战呢?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一宣战就意味着。此前忍的,白忍了。一直躲的,这下真来了。希特勒咋想的呢?
当然,你可能会说,希特勒是个疯子嘛,疯子做什么决定都很正常。这么解释也许有道理,但是没有意思。
我倒是觉得,希特勒是有一个理由的。那就是:此时向美国宣战可以提升自己内部的凝聚力。
1941年12月,就是希特勒做这个决定的时候。那是什么时候?太平洋上是珍珠港事件。但是在欧洲战场上,那可是莫斯科战役到了转折点啊。从1941年11月中旬到12月初,苏军开始反攻。仅仅半个月,德军就死伤15万多人,这是二战开打以来,德国最大的一次挫折。
这个挫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德国对内部战争潜力的动员已经到了极限。中国有一句话,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一支箭射到最后,连一层纱都射不过去。
也许,希特勒当时最头疼的事,还不是战场上的一城一池的得失,哪一场仗败了,这不要紧。而是怎么进一步给自己内部打鸡血,动员力量,把德国最后的战争潜力给逼出来。
对美国宣战,可不就是这针鸡血啊。一个外部敌人的出现,就是凝聚内部力量的最好手段啊。
我猜想,希特勒的算盘可能是这么打的。第一,美国是惹不起。但是通过向美国宣战,可以进一步凝聚德国内部的力量,凝聚起来一鼓作气打败苏联,统一欧洲,那个时候没准就惹得起美国了。第二,日本在太平洋上多少牵制一下美国。这又为我争取了时间啊。反正美国军队登陆欧洲的时间还早呢。管他呢,先把自己这一方的力量提升了再说。
你看,设身处地地想,希特勒的这个决定是可以理解的。他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低估了美国,他只是有更迫在眉睫的问题,不得不使用一个饮鸩止渴的手段而已。
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我们作为后人,一眼就可以看穿希特勒的愚蠢之处。
他蠢在哪里?
当你通过某种方法提升了内部凝聚力之后,自己这一方的力量增长是很快能被感知到的。马上见效。事实上,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1日到国会宣布了对美国宣战的决定之后,现场爆发出狂风暴雨的掌声和喊叫。一针鸡血下去,果然奏效。
但是,希特勒也许没想到。德国敌人的阵营因此也强大了,凝聚力因此也增长了。就在20天后,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在希特勒的账本里,只算到了自己力量的增加,也许没有算到,因此也强化了敌人的力量。通盘算下来,这是一笔亏本买卖。
说回到今天。其实也经常看到这种亏本买卖:提高内部凝聚力的手段,往往顺带强化了外部的敌意。
有一位娱乐圈的朋友就跟我讲,世界上的明星其实分两种,一种叫粉丝偶像,一种叫全民巨星。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操作手段。
什么是粉丝偶像?就是想方设法虐粉,虐待自己粉丝的心情。强化粉丝对自己的崇拜,是,从粉丝身上能够压榨出来的收益是更大了。但是虐粉之后,这种粉丝群体越狂热,内部凝聚力越高,在一个陌生人看来完全就是神经病,不可理喻。粉丝越狂热,社会对他们的观感就恶化了。所以,走这种粉丝偶像路线的明星,事业天花板很低,很快就容易过气了。
而另一条路呢,全民巨星的操作明显不同。他们没有什么圈内圈外的分别,没有什么花样翻新的虐粉技巧,只是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里,和平中正而且持之以恒。也许发展得慢,但是前景是天高地广。
从这个视角反思希特勒当年的这个决策。对,他一生走错了很多路。其中就包括,他只看到内部力量的凝聚,没有看到外部敌意的增长。他只当自己粉丝的偶像,同时断送了成为巨星的可能。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