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国际版发表署名文章,题为《数字货币的理想与现实(经济透视)》,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文章分析了全球各国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差异及本质根源,在于五个方面:一是各国的关注点不同,如委内瑞拉发行的“石油币”,实质是数字债务。二是地缘政治影响不同,各国在转移政治斗争、抢占国际竞争等方面的诉求不同。三是数字货币拥趸者国别分布不同。数字货币“粉丝”在各国的规模和影响力不同,间接影响了监管当局的形式预判和政策制定。四是各国的政策法规不同。基于不同的考虑,各国监管当局在数字货币监管政策体系建设和操作层面上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五是各国的认知角度不同。这一点体现在,各国将数字货币视作货币、类资产还是大宗商品。
广义角度来看,货币电子化对现有体系的冲击尤为深远,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货币传导机制、支付清算的效率等,也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出挑战。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可纳入“准货币”的资产类型不断增加,央行手中货币数量政策操作与现有宏观指标间的相关性、联动性逐渐弱化。狭义角度来看,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其本身的“货币属性”并不突出,目前仅视作特殊的资产或商品,实质影响还达不到货币层面,多数体现在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层面。
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是法律限制、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并非是自然演进的。数字货币依托的是数据时代的“交易基准共识”发掘,与贵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的价值依托有着本质差别。加密数字货币当前存在价格波动、投资炒作、通缩限制等缺陷,尤其是支付功能方面尚未真正落地,但在超主权货币探索方面作为具有价值的实验。
追溯《人民日报》近来报道,可以参透官方态度一二。2018年2月26日整版曾推出《三问区块链》,抛出了“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有什么用?”、“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三个问题。2018年2月12日推出《“炒币”热该降降温》,2018年1月8日《金融监管不“留白”》。提醒大家炒币的风险,表明政府以正本清源的姿态引导公众了解这项新技术,积极鼓励区块链作为纯技术应用,介绍了区块链在金融、公益、打假等行业的应用场景。在金融行业,雄心勃勃的区块链技术本是带着创造新的、去中心化的全球金融体系宏伟目标而来,政府也只是提倡解决机构间的对账难题,显得“杀机用牛刀”。监管机构本身也会参与到区块链技术中,通过技术本身实现对技术的监管,化解区块链与监管的冲突,营造一个高效健康的行业监管环境。今后政府监管会持续深入,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技术性的法律条文作为甄别依据,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从而鼓励或打击。
Congratulations @presnc!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Click here to view your Board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Congratulations @presnc!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