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信公众号逃离,兜兜转转后还是选择了Steemit

in fresher •  7 years ago  (edited)

我在 2016 年注册了第一个微信公众号,从 2017 年春节过后开始低频更新,在一年后最终决意逃离。在停用公众号近半年后我选择 Steemit 作为发文的平台,权以此“开篇之作”向运营了一年多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告别。

为何逃离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经营管理不善”是我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不善”集中体现在“贫瘠”的关注人数上——我一直没有窥得涨粉之道,常常是辛辛苦苦写出一篇长文后阅读数寥寥,停更的日子里倒是蹭蹭涨粉,使人心生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之感,之后便更难有动力运营了。“不善”的主要原因在于我的观念。我深受“他人即地狱”的影响,而事实也在一次次地提醒我因言贾祸的危险是现实的。于是乎在“穷凶极恶地怕死”的心态支配下,无论是发图文消息还是朋友圈我都会设置为局部可见,如此自缚手脚,扩大影响力云云自成空谈。我在线上线下都活成了社恐,是大环境和个性使然,也是“一种良性的活该”。

反人类的网页版微信公众号平台及其编辑器则是我出逃的主因。在我看来,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槽点主要有四:一曰编辑器排版,二曰二维码验证,三曰日推送次数限制,四曰腾讯生态圈封闭。

1、编辑器排版

允许公众号运营者对图文自行排版原本不是坏事,但并不是所有的运营者都有商业营销的需求,需要把推文做得花里胡哨。问题在于微信提供的编辑器本身功能十分孱弱,如果使用默认的行距、边距和 16 磅字体,这样的实际阅读体验可以说是极差的。如果想让推文变得美观,那么秀米、135编辑器之类的第三方排版工具几乎就是必需品了。

而在 Medium、Telegraph 或者豆瓣日记等博客/写作平台上,默认的排版样式虽无可定制性,但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用户体验,从而使作者只需要关注文字本身,无需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调教”排版上。

2、二维码验证

微信公众号平台似乎对于扫码极为热衷,登录网页版公众号平台、发送文章前都需要手机微信扫码验证,实在让人不堪其扰。要是手机不在身边,那你在公众号平台上就寸步难行了。

同样是双重/两步验证(如在新设备上登录 Apple ID),在我看来输入验证码的体验远比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扫码好。

3、日推送次数限制

微信公众号平台限制运营者每日只能推送一次,一旦发现推文出错将其删除,那么重发就将是一天后的事了。Medium 等博客平台不会对用户每日的发文次数设限,微信的此种限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与传播,也不能用“保护用户”来解释,后者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取关滥发消息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新上线的修改功能允许用户修改已发送推文中的错别字,但并未触及根本。

4、腾讯生态圈封闭

封闭不近限于微信公众号平台,而是微信一贯的通病。从微信封杀淘宝链接迫使淘宝转用“淘口令”暗度陈仓,再到 2018 年微信为争夺流量封杀抖音链接引发“头腾大战”,这些事件都离不开微信的封闭。

在微信公众号中,作者想要插入背景音乐只能从QQ音乐的曲库中寻找,想要上传视频则必须通过腾讯视频,而最为致命的是公众号的外链管理。除了极少数证照齐全的媒体运营者拥有特权外,绝大多数的运营者能使用的超链接仅限于微信公众号图文,如果输入外部链接则无一例外变成纯文本,读者不管怎么点都是死活打不开。
其他的博客平台上基本不会对链接作限制。像微信公众号这样强迫用户使用腾讯产品、自我阉割的做法,在我看来是绝对不可忍受的。

One More Thing

关于微信 (WeChat) “烂”在哪里这个问题,李如一和月光博客两位博主都曾做过系统性的梳理,大家可以看他们的文章《一天世界》博客:告别微信两周年 (合集)和我为什么不喜欢微信。我自去年便改投 Telegram 门墙,但苦于在电报上近乎无人可谈,所以短期内还无法从微信脱身。(如有厌倦了微信猪圈有意弃暗投明的朋友,我倒是可以传授一些“人生的经验”)

选择 Steemit 的原因

在来到 Steemit 之前,我先后用过 Twitter、豆瓣广播和 Telegram Channel,但没有在这些平台上发过长文。出于对个人喜好、价值观与受众能力的衡量,我选择了 Steemit 作为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替代品。简单说来,凡是公众号有的缺点 Steemit 都没有,并且支持 Markdown 语法,不宁唯是,Steemit 可以满足我对自由说话的需求。Steemit 平台发布的内容不受利维坦和腾讯的审查,后者只能对网页内容审查后定向屏蔽,亦或炮制借口彻底封杀来自 Steemit 的链接在微信内传播(就像对付 Telegraph 那样)。即便如此,近年来微信屡见不鲜的红底感叹号的所谓 404 悲剧不会在 Steemit 上重演,通过后者发布的内容不会被平台删除而人间蒸发,读者仍可以通过浏览器在 Steemit 平台上找到文章(目前连爱国上网这步都不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 Steemit 基于区块链技术,除非控制了网络中过半数的节点,否则即便是平台所有者也没有能力删除已发布的文章,这和网友通过以太坊将木田君的公开信写在区块链上是一样的道理。不过我的使用方式决定了 Big bro is still watching you 的现状,只不过中间隔了层纱没有微信那般赤裸裸罢了。因此现在文章确实是删不掉了,和尚却跑不了,文章的尺度自当由我自己去把控了。

Steemit 还有很多亮点,比如通过读者的“点赞”数由平台给作者分配奖金,无需读者自己掏腰包打赏作者。

Steemit 注册经过

我知道注册 Steemit 账号的方法主要有邮件申请注册、付费购买账号两种。申请注册似乎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很不友好,我个人就遭遇了多个邮箱申请均石沉大海的失败。付费购买可以通过官方渠道使用其他种类的数字货币(如 BTC)购买账号,以满足匿名需求(不过这对我而言没有意义)。此外可以通过 cnsteem.io 购买账号(支持支付宝付款),我用的就是这个渠道,步骤相当简单,教程可以参考 怎样用3分钟注册好一个Steemit账号?

In all, 这是我对走出自我中心的又一次尝试……

以上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