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5月16日,第31个全国助残日,支持和关爱残障人士,追梦的路上,我们都是同行的人。
严巨华,六岁时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从此落下残疾,他不能像正常一样坐着写字,只能站着,借助肩关节的力量来运动练字,开始时他也曾因为剧烈的疼痛和强烈的不适感想过要放弃,但他又暗暗告诉自己“自己已经是一个残疾人了,从起跑线开始就比常人要慢了一截,可自己的人生还有那么漫长的道路要走,现在连练习写字那么简单的事情都坚持不下来,那么自己接下来漫漫的人生路又要怎么走下去呢?难道要做一个废人,靠着家里养活自己一辈子吗?”
对命运不公的待遇的难过,转化为了他抵抗命运的武器,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换来墨香。如今的他已经开班授课,完全能够自力更生,同时也将希望传递给了更多和他遭遇相同命运的群体。
根据中国残联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达到8502万,结合刚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以此推算,每17个人中就有1位残障人士。这个数字是我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毕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周边,哪怕是1700个人里,也很难找出一个看起来明显是一位残障人士的路人。
残障人士是孤独的,他们之中的大部分群体都因自卑、缺乏社交能力的锻炼等等原因不能很好的融入人群,更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另类”,怕走在路上遭到他人的指指点点,于是闭门不出,或者仅活动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其实这对于他们而言并无益处,残障人士虽然在身体上与常人略有差异,但渴望爱,对社交的需求和我们却是一样的。
每十七个人有一位残障人士,但平时却很难听到他们发出的声音,偶尔有引发关注的导盲犬上车、进入公共场所的问题可以上一个热搜,但其实这背后想表明的是他们的生活的一定很不容易,可当看到路边七扭八歪的盲道,我们的心也就跟着揪了起来,希望完善市政设施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街上看到的残障人士不再几乎为0。
我们整个社会对残障者的生活便利方面的认知和行动比起欧美国家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减少身体不便者的出行障碍,为他们构建“无障碍生活”,让残障人士享受同样快乐的生活,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