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江西永新县发生了一起离奇案件。在深山的一个隐蔽角落,有一座破旧的庙宇,庙里住着一位年迈的老木匠,已经七十多岁,行动不便。还有一个年轻的小木匠,是老木匠的儿子。年轻的小木匠名叫林浩,他在附近的村庄里给人做木工活来养家糊口。人们只知道他们被称作老木匠和小木匠,却已经忘记了他们的真实姓氏。林浩每隔几天才会回到庙里给父亲挑水做饭,这对父子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又孤寂的生活。
庙宇周围没有其他人家,然而一天晚上,庙门紧闭,老木匠却遭人杀害。他的头部受到铁器的打击,但伤痕并不深,而全身却被烟熏得焦黑。地上还留有一把未燃尽的残香,角落里扔着一卷破旧的被子,庙里的其他东西并未丢失。第二天清晨,林浩从山上做活回来,呼唤父亲开门,却久久无人应答。他感到不妙,猛地撞开庙门,看到父亲的惨状,痛哭流涕,大喊是谁害死了我的父亲。随后,林浩走了几十里路赶到县衙报案。
先令派官员和仵作前去验尸,并勘察庙宇内外的情况。现场的情况似乎并非盗贼为了劫财而杀人。于是县令让林浩将父亲的遗体安葬,林浩心怀悲痛,总觉得父亲死的冤枉和离奇。县令未能从现场勘查报告中找到破案线索,便私下嘱咐附近的乡绅协助寻找凶手的踪迹。不久后,举人陈亮送来一份检举状,声称老木匠是被林浩杀害的,是弑父大罪。县令迅速将陈亮请到衙门,询问告发的依据。陈亮说,附近村庄的人传言老木匠有大量积蓄存放在某富翁家中,林浩想要取回这笔钱来娶媳妇,但老木匠不同意,两人曾为此争吵,这是我听说的,千真万确。
听完这番话,县令立即传讯林浩。在公堂上,县令问林浩,老木匠生前是否有一笔积蓄存放在别人家里。林浩回答说,是的。县令心想案子可能有线索了,接着问,那笔钱你取回了吗?林浩说,我父亲被害后的第三天,我取回来了。县令听到这里,更加相信陈亮的告发有根据。他认为如果不是老木匠不同意,林浩就不会在他死后才取回这笔钱。于是县令命令衙役对林浩动刑,林浩不明白县令为何要拷打自己,大喊冤枉。县令见林浩不认罪,更加愤怒,将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县令厉声喝道,林浩,是你自己害死了父亲,想要侵吞那笔积蓄,还敢抵赖。林浩趴在地上抽搐着,他心里想,父亲啊,他们要打死我,我就跟你一起走吧。
县令担心林浩昏死过去,为了留下活口,便命令暂停审理,退堂后将林浩打入死牢。第二天,县令再次提审林浩。在审讯过程中,衙役带来一个刚抓获的盗窃犯。县令把林浩放在一边开始审讯这个盗窃犯。看过案卷,问过口供后,县令命令衙役将这个名叫赵四的犯人押入牢房。赵四退下前,回头看了看林浩,觉得奇怪。这个老练的窃贼对林浩说,你怎么也在这里,你父亲有积蓄,舍不得用,被人杀了,你还要因这笔钱做个冤死鬼。县令听到赵四这句话里有蹊跷,猛然间感到陈亮的检举可能靠不住,便让赵四留下重新审问。
县令问赵四,你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赵四眨眨眼说,大人,没啥意思。县令厉声道,老木匠之死,与你有关,你从实招来。这一炸,赵四有些吃不住劲,又看了看遍体鳞伤的林浩,便一五一十的说了实话。原来赵四在村子里听到人们议论老木匠有很多积蓄,现在住在深山古庙里,便约了两个无赖,摸黑进山。他们推不开庙门,就翻墙进入大殿,在破庙里搜了个遍也没找到钱。于是想把老木匠的被子卷起来偷走,不料老木匠被惊醒了。他认出赵四还挺熟,他揉揉眼睛说,赵四,是你。赵四担心事情败露,招呼同伙回来。那两个家伙把被子扔到墙角,问道,大哥,怎么办?赵四抽出随身带着的凿子,往老木匠头上一击,那年过七旬的老人立刻昏死过去。两个同伙,又点燃大殿上的一把线香,放在老木匠身边,三人翻墙逃走。老木匠经不住那一击,再加上香火熏烤,最终凄惨的死去。赵四招供道,我害死老木匠,今天又看见他儿子在这里受我的连累,我也于心不忍,县令没想到案子居然是这样结束的。
庆幸自己险些冤枉了好人,长长的舒了口气。他用惊堂木重重地往案上一拍,宣布林浩无罪释放,赵四谋财害命,奏请斩首示众,同案犯通缉归案,另作审理。林浩心中仍然愤愤不平,那陈亮无端诬告他人弑父,险些将无辜之人定成死罪。乡亲们议论纷纷,林浩得知陈亮害了自己,在乡亲们的支持和鼓动下,托人写了状纸告到州府衙门。那陈亮平日作恶多端,州府衙门的大老爷看民情汹涌,生怕闹出乱子来,便不得不报请朝廷剥夺陈亮的举人头衔。圣上果然照准,这对那些喜欢诬告生事的人,真是一记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