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丢失的十大稀世文物(上)

in historycultural •  yesterday 

一、《红珊瑚狮子》

红珊瑚狮子是清代的珍贵珠宝器,高14.3厘米,长23厘米,立式站立,三足着地,右前足抬起,头向左侧,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尾呈花枝状,下配以镂雕山石状红木座。采用“momo级”红珊瑚制作,呈现橘红色,原材料完整度高、瑕疵少,尾部是一整支原料,其他部分由多块珊瑚拼接而成。古代匠师制作时,先切除材料上的绺裂、白斑等缺陷,再历经构思、绘图、选料、做木质胎体、雕刻、抛光、粘接等工序,珊瑚间缝隙使用红蜡弥补,耳朵、四肢、尾巴使用插镶方式固定。

珊瑚,不是植物,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红珊瑚狮子在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时被掠夺而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

7a4c48d6973a49f0b4e090e85aadfed0~tplv-tt-origin-web_gif.jpg
二、《乾隆御用大阅甲胄》

乾隆大阅甲胄是乾隆皇帝在位时参加阅兵仪式和军事演习时的全身穿戴,“胄” 是头盔的意思。根据《清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大阅甲头盔上有镀金梵文44字,梵文意为“心咒诅念观世音菩萨”。胄上植缨,缨顶端金累丝升龙托大东珠,缨管饰金蟠龙纹,四周垂大红片金、黑貂缨24条。御用甲胄装饰华贵,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主要用于大阅。这套盔甲由小钢片连成一体,重约15公斤,甲分上衣、下裳、护肩、护腋、袖、裆等。此甲为明黄缎绣五彩朵云、金龙纹,下为海水江崖图案,月白绸里。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衣正中悬钢质护心镜,镜四周饰鋄金云龙纹。两袖用金丝条编织,袖口月白缎绣金龙。裳分左右,腰以布相连,裳面以金叶片、金帽钉、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胄,牛皮胎髹黑漆,顶镂空金龙宝盖嵌珍珠,前后梁鋄金云龙纹并饰以珍珠,梁中饰金刚石螣蛇。乾隆大帝甲胄可以被称得上是中国盔甲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品。这件盔甲做工精美,防御性强,被乾隆帝收藏于圆明园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并火烧圆明园,乾隆帝所珍爱的这套盔甲也就被侵略者们掳走,至今被存放在法兰西军事博物馆内。
01e8d7d9acaa4baaa7a9069076220a40~tplv-tt-origin-web_gif.jpg
三、《圆明园四十景图》

别名《圆明园全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由宫廷画师唐岱等历经11年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它是圆明园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为后人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布局、园林景观、文化氛围等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圆明园从雍正时期开始,在 137 年时间里一直被清朝皇帝作为园居理政的场所,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和集大成者,被誉为 “万园之园”。四十景名录:正大光明、圆明园的正殿,位于圆明园大宫门之内。勤政亲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是皇帝办公和召见大臣的地方。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是皇帝的寝宫。镂月开云、位于后湖东南角,原称牡丹亭,后改为纪恩堂。天然图画、位于后湖东岸,主体建筑为一方楼,楼北为朗吟阁和五福堂。碧桐书院、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慈云普护、位于后湖正北,是一处寺庙园林。上下天光、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仿《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而建。杏花春馆、位于上下天光西面,馆舍东西两面临湖,仿乡村景色而建。坦坦荡荡、位于后湖西岸。仿杭州“花港观鱼”景,是圆明园中专设的养鱼区。茹古涵今、位于九洲清晏之西,书房,正殿五楹。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万方安和、位于杏花春馆西面,建于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楼宇。武陵春色、在万方安和东北,过石洞,池北为五楹敞轩壶中日月长。山高水长、位于坦坦荡荡西面,为一座西向的两层楼房。月地云居、佛寺,正殿五楹,前有方殿,后楼七楹。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隅,皇家祖祠。汇芳书院、位于鸿慈永祜之东,平面为眉月形。日天琳宇、在汇芳书院之南,为佛堂。澹泊宁静、宫殿的外型是一个汉字的形状:“田”,位于日天琳宇东南。映水兰香、位于澹泊宁静之西,正殿五楹,西向。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仿扬州水竹居。濂溪乐处、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多稼如云、位于圆明园北部偏西,在鱼跃鸢飞之西。鱼跃鸢飞、位于大北门内偏西,西峰秀色的北面。北远山村、位于大北门内偏东,稻田遍布。西峰秀色、位于圆明园北部,南邻舍卫城,东接廓然大公。四宜书屋、位于福海水面以北,廓然大公东北面。方壶胜境、位于福海水面东北隅,四宜书屋以东。澡身浴德、位于福海西岸南侧,东临福海。平湖秋月、位于福海西北岸,主景居西部。蓬岛瑶台、位于福海中央。接秀山房、位于福海东岸南部,建于1731年(雍正九年)前后。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隅山水间。夹镜鸣琴、为一座横跨福海南岸两个小岛的水上桥亭。涵虚朗鉴、即雷峰夕照,位于福海东岸。廓然大公、亦称双鹤斋,位于舍卫城东北面。坐石临流、位于九洲景区后湖东北,舍卫城以南。曲院风荷、位于福海西岸,是九洲景区到福海景区的过渡区域。洞天深处。位于福园门内,勤政亲贤以东。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研究清朝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极大的史料价值。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该图被侵略者掠走,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4c0590369bb94f28867afab47f0a750d~tplv-tt-origin-web_gif.jpg

四、《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隋唐时期摹本。 是顾恺之传世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件,为清宫旧藏。内容讲述历代贤妃的故事,告诫宫廷女子需遵守的妇德,藉以讽谏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而当时人称「画绝、文绝、痴绝」的「三绝」画家顾恺之,以图文对照的方式,生动呈现文中故事。此卷原有12段图文场景,大英本仅存自首段图「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的九段图、八段文(首段图「冯媛当熊」的文字亦佚)。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此本《女史箴图》自颐和园流出,被英国军官克拉伦斯.约翰逊带回伦敦,后于1903年以25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到达博物馆时,《女史箴图》已经变得十分脆弱。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卷轴对光照、湿度、温度和震动都很敏感,因此没有像在颐和园那样得到适当的保护。在1910年代,大英博物馆采用了日本的“折屏”装裱手法,将《女史箴图》分为四个独立的部分。修复人员“把《女史箴图》的画心转移到镶板上,又把卷首、引首跟拖尾一起装裱在另一幅镶板上。另外,18世纪的卷首和乾隆朝邹一桂所作山水亦分开保存”。
53092ed6cefa41c6a0289befe4a2f2ac~tplv-tt-origin-web_gif.jpg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Loading...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