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Life The Diary Game (June 2nd, 2021): 庄子,福柯,我的20岁-DAY11

in hive-103393 •  4 years ago 

早上醒来想起昨天在网上查阅什么是神智学和人智学。想起华德福人智学教育系统的创始者施泰纳说神在天上,在山顶,人在人间,在山脚下,他创立的人智学就是在半山腰,神智学以宇宙为中心,人智学以人为中心。

这使我想起老子和庄子的关系。在我理解里,老子的思想是以宇宙为中心的。而庄子在与老子思想同构的情况下,则转而以人为中心,以宇宙之道,论述做人的方法,生活的艺术。

进而想起我很早之前,大约20多年前买的那本《庄子译诂》,一本褐红色封面像块砖的书。那时我喜欢庄子,喜欢他文章的洒脱,行文的大气磅礴。

然而到现在,我依然没有将那本书通读一遍。没有全景式地去了解一个作家,一门思想体系。

一方面看起来对知识如饥似渴,一方面又深深懒惰。买了大量书,却很少深读。

好像在书架上占有了一本书,就等于拥有了它一样。虽然心智上也明白,并非如此。

大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日常状态里,营营碌碌之中,还有吃饱了后无所事事导致的大量忧虑时刻里。这么多年过去了。却不深入研究一门思想,一个人。

而且为什么我念书时就痴迷庄子、鲁迅呢,因为这些人靠近我的生活,课本里接触了一点,激起了好奇,然后买书,这只不过是对课堂认知的延伸与扩充。

为什么不能在更宏阔的意义上去接触知识呢。

其实也很简单,关于思想,关于哲学。要想有一个通览,只需找一本《哲学简史》就行。

看完它,就通晓了人类的思想史,确定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投入时间去作进一步深入了解。

就像现在所做的一样。近一个多月以来,深入研读的一些书,从福柯,到巴塔耶,从奥修到马丁·布伯,从亨利·米勒到兰波,从惠特曼到布勒东……发现内里有一个思想的线在贯穿。

这是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立价值观的阅读方式。深入又稳固。

假如这发生在20年前……

图片.png

假如20年前便开始知晓福柯,研读福柯,并以他为起点,深入到一个新的世界……

或者其他的思想,其他的思想家。

但20年前,30年前,我是以课堂为中心的。

鲁迅和庄子是课堂认知的延伸。并且,我通过买书表达了自己的认知拓展兴趣,但并没有从行动上真正拓展开去。

30年前便宣称自己是个文学爱好者,却没有看几本文学名著。无从整体上去不断把握多样的文学风格。

近20年前,老在报纸文艺栏目上看到一些人谈兰波,喜欢兰波,那时却没有深入了解兰波。

直到最近,一系列阅读里,了解兰波,发现兰波。

我现在40+了。

曾经的懒惰,认知拓展上的平庸,使我荒废了半生。

图片.png

难道是因为没有一个笔记利器的缘故?

或许真的有一点出于这个原因。好的工具,可将人带到很远的地方。

一个丹麦人发明的笔记软件让我现在痴迷于建构个人的系统。一切认知的精华,基于兴趣发散开去的一切研究和关注点,都以笔记的方式留下记录。进入笔记,像蜘蛛织网一样,我有时甚至感觉到,我在利用一个笔记工具来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既然在网络时代,个人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和隐私可言,个人终将被大数据控制、吞噬,那何不利用数码工具,自己先去尽可能掌控自己,吞噬自己,至少也让这个生命之舟,借助数码洋流的推力,享受远航到想象不到的地方去的乐趣。

我现在所处的时代,是20年前、30年前无法想象的。所以,40岁觉悟也不晚。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