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er Life The Diary Game (June 3rd, 2021): 颠覆三观的《金赛性学报告》-DAY12

in hive-103393 •  4 years ago 

这本美国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老书』,如果不是在我的『以书会友』活动中被人认领了,还会一直放在书架上蒙尘。

我迟迟未翻开此书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懂得挺多的。一本70年前的划时代著作,它的理念和认知早已渗透进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会再有什么令人称奇的东西了吧?

然而,我错了。

翻阅这本书依然让我有颠覆三观之感。

图片.png

这么说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该书许多关于性的调查数据和结论所体现出来的人类性生活真实面貌,仍让我啧啧称奇,大开眼界。

这些来自调查报告的许多数据和细节,称得上性的冷知识。这些知识之所以『冷』是因为我们对性从来都缺乏一个全面系统了解的通道,我们的许多认知和见解都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想当然的。

另外一个冲击三观的原因,乃在于作者的态度。

金赛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性学研究者,其特殊之处在于他的学科背景。在介入人类性行为研究和调查之前,他是一个生物学家,在对南美洲的五倍子蜂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是个权威。

当他转向人类性行为研究时,他完全是以生物学家的方式展开他的工作。其实这也等于说,他把人类当作一个生物种类,考察其性行为所受到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他采用的科学调研方法,使他尽可能做到科学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当他这样做时,其实有点像是在执行上帝任务。

他以生物学家的眼光和方式,俯看人类这个物种,把人类的社会生活习俗、文化和宗教因素都作为影响人类这个生物的因素,予以考察,得出的结论,堪称是石破天惊的。

人类的性行为无疑是有生物学基础的。然而,人类基于文化、宗教的主观认知,却大大地塑造了人类的性行为模式。

比如千百年来,我们对性这件事的无知和羞耻感,其实是文化塑造的结果。

在西方,基督教文明统治人类2000多年。在基督教之外,其他宗教也基本上与基督教一样,对性这件事采取抑制的态度。

基本上,除了人类生殖繁衍所必需的性行为之外,性遭到宗教的全面排斥和禁忌。

几乎所有宗教对待性这件事的态度都是:只有有利于生殖的性才是合理的,被允许的。除此之外,一切以享乐为目的的性,都是不提倡的,甚至被禁止的。

为什么宗教要如此压制性行为,是因为宗教总体上是将消灭欲望作为帮人解除痛苦的基本宗旨的。

为了使人远离性、减少性,宗教建立起性的樊篱, 圈定允许的、『合法』的性行为范围,其余则为禁区,并树立起性的道德标准。

宗教作为文化和道德的源头,配合着人类的婚姻制度,自然在人类的社会和文化生活方面,建立起一整套性行为规范。

凡不合乎『道德』的性,都受到谴责和恐吓。围绕性的广博信息自然也被禁闭。似乎是,人类越无知越规矩越好。

事实上,如此一来,基于生物学的性,在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模式里,已经被大大地扭曲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长期以来,科学家、教育机构 、文化机构、社会宣传机构,都在宣传『手淫危害身体』。

而从生物学的事实出发,这是一个伪命题。

从生物学的角度,与完全合乎生物体释放机制的性行为相比,压制性释放的需求,对生物体的危害更大。

《金赛性学报告》,从一个生物学家的实证研究角度,指出人类在性行为这个领域的巨大谎言。这个谎言支配了人类几千年。

图片.png

这个谎言机制制造了无数个因为性问题而活得战战兢兢的人。

相信『手淫有害』的人,在无法克制手淫冲动的同时伴随着巨大心理压力,相比手淫本身,这个心理压力才是制造了真正的危害,影响身心健康。无数被这个问题困扰的人,正是基于这个原理。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模式,在金赛看来,无不是受自一出生就开始的文化洗脑的结果 。

在厚厚的《金赛性学报告》中,金赛拒绝将任何一种性行为称作『变态』的而将另一种性行为称作『正常』的。『变态』和『正常』是人类医学的病理学概念,而在金赛看来,医疗诊室不代表整个人类社会,而这样的概念,也是受到人类道德机制影响的结果。他只把一种性行为称作『罕见』的而将另一种称作『常见』的——这非常生物学。无论对『常见』的还是『罕见』的,他都认为没有歧视的理由。

甚至就连『露阴癖』,他也拒绝称作病态的。他不贴标签,只是试图去理解任何一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生物特性。

自然,他也不用『同性恋者』『异性恋者』这样的标签对人进行分类。《金赛性学报告》里只对性行为进行划分——比如: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而不将行为上升为人的身份属性。

事实上,根据金赛对动物界进行的广泛观察和研究,他发现,同性性行为在动物界也是一种常见现象,并非人类专有的行为。

进而,金赛得出一个堪称革命性的结论——任何人都有发生同性性行为的潜在可能性。发生何种性行为、形成何种性行为模式,取决于文化认知,心理原因以及个人经验,带有一定偶然性,而并不是必然注定的。

比如当一个少年在很早的时候,在机缘巧合之下,与同性发生了性行为,并且得到了性满足,那么今后,他就有较大的机率在同性那里寻求性满足,此时,他有可能被人视为『同性恋』,相反,如果较早期那个令他满足的对象是异性,那么今后他会更加注重在异性里面寻找性满足的机会,他则会被人视为『异性恋』。

被视作『异性恋』,或者自认为是『异性恋』者,只是没有在较早的性接触生涯里遇到合适的同性罢了。

按金赛的研究,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和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性唤起的机制、性快感实现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但是文化会强化我们的固有认知,让我们产生好恶,进行选择,认为自己是『异性恋』者,就会排斥与同性接触的可能性。

我们的性行为模式,与我们生命较早期所处的社会阶层、所获得的性观念熏陶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比如在金赛的研究里,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底层人士普遍把性看作是一件比较随意的事,而在中产及上层社会里,道德约束会导致人们把性看得更加严肃。一个底层的14岁少年,可能在与许多身边同龄女孩发生性关系的同时,一个上层的14岁少年,或许会把仅仅牵一下异性的手,也当作天大的事。

金赛观察当时美国司法界得出结论:出身上层社会的法官往往对来自底层社会的『问题少年』量刑更加苛刻,认为他们道德败坏,生活堕落,而出身底层社会的法官则会对这样的『问题少年』给予更多理解和同情。哪怕是具有同等的法律学识,法官们对案件中涉及的性行为模式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同理,一个中产阶级男人结婚后往往对妻子非常忠诚,其婚姻责任感和道德表现远高于一个新婚的底层男子对其妻子的表现;直到二三十年后,中产阶级男子对妻子的这种忠诚逐渐改变,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概率开始提升;而相反的是,底层男子则在二三十年后,由『不负责任』的表现,变得越来越重视婚姻中的忠诚度,发生婚外性行为的比例逐渐降低。

这种深受文化熏陶、被文化影响和塑造的性行为模式和性观念,在其底层,依旧是受生物学逻辑的控制。

图片.png

金赛的伟大之处在于,从生物学角度出发,将人类的信仰、道德、文化、生活习性对性行为模式的影响作用逐步叠加上去,而不是将宗教信仰和道德原则作为一个前置条件。如此一来,金赛将人从宗教和文化中剥离了出来,将生物属性交还给了人类。

你当然可以自愿地成为一个道德自律者,但你有必要搞清楚,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搞清楚了这一切之后,人有更多的自由。

因为如此一来,人不会被自己的观念和视野所束缚。人除了自身所处之地、自身所是之身之外,还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

一方面,对不同于自己的其他人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另一方面,认识到我们的行为模式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而是某种局部经验日积月累形成的结果。理论上,这种认识等于让我们拥有了更加自由的空间。

最后,如果你被某些事情所困扰,产生深深地纠结,比如性欲强是不是一种病?无性欲是不是需要治?手淫是否是不道德和伤身的?那么,你尽可以更加坦然、放松一些。

读了《金赛性学报告》,可以更坦然、更从容地做自己。

说这是一本让人类得到解放的书,并不为过。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