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棰待大杖逃

in hive-165526 •  4 years ago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是出自于《孔子家语》里的一句话,意思是父母小小的责骂捶打,孩子应该承受,但大的棍棒杖罚则应该躲逃。这是面对父母责打时应有的态度。小捶打承受,是对父母的尊敬;大杖罚逃走,同样是出于对父母的爱护。

《弟子规》也提倡:“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的教诲应当恭敬地听从,父母的责备应该顺从地承受。

《弟子规》提出,针对如何尊敬父母所提出的更为具体的要求。它指出:父母教育孩子,孩子要恭敬地听从;父母责骂孩子,孩子要顺从地承受。

从某一个层面上来说,这种说法确实符合尊敬父母的要求,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体系中孝悌文化的应有之义,但是,如果将其直接应用到当下的现实家庭之中却并不恰当。

据科学研究显示,婴儿自九个月开始就能够区分出高兴、悲伤、生气等不同表情所代表的情绪。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拥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作为父母,不应该强制地要求孩子必须如《弟子规》中所说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并不符合社会实际,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要孝顺,但不能愚孝;父母要教导,但不应强制。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讲道理,少对孩子用暴力,同时还要注意多以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至于孩子,则要学会尊敬父母、孝顺父母,多听取父母的意见,多尊重父母的想法。这样父母慈爱,孩子孝顺,上慈下孝,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家庭关系。

据说,曾子是有名的孝子。有一次,曾子在跟随父亲耕种瓜苗的时候,不小心把瓜苗的根给弄断了。曾子的父亲非常生气,当场拿起木棍,狠狠地打在曾子的背上。曾子默默地趴伏在地上,最后被打得昏迷了过去,好久才慢慢苏醒过来。

曾子苏醒以后,第一时间先问了自己父亲的情况,他担心父亲因为急火攻心杖打他而身体受到损害。在得知父亲没事之后,他立即起身弹琴唱歌,想让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身体没事,以让他安心。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对他的学生说:“如果曾子前来拜访,你们要拦着他,别让他进来。”

后来,曾子去拜访孔子的时候,他的学生果然将其拦在门外。曾子于是请人去询问孔子不让自己进门的原因。孔子对前来询问的人讲了一个典故,并让他转告给曾子。

孔子说,华夏民族的先祖舜,他的父亲是瞽叟——一个眼盲的人。舜出生后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娶了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成了舜的后母。后来,他的后母又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自从象出生后,瞽叟、后母及象都对舜很不好,瞽叟甚至经常拿着棍棒杖责舜。长久下来,如果只是小小的杖责,舜一般都不会躲逃,但假如瞽叟打得非常重,那舜就会逃走,然后等他的父亲消气了以后再回来,一家人还是照常相处。

孔子批评曾子说,面对父亲气头上的愤怒暴打,曾子不逃跑,而是直接承受,那假如曾子最后因此而丧命的话,就会让他的父亲背上不慈不义的骂名,这不是为人子女最大的不孝吗?

那个人将孔子的话转告给了曾子,曾子听后茅塞顿开。此后,曾子也效仿舜的做法,要是父母只是小小的杖打,那曾子就顺从地承受;假如父母非常愤怒,下手忘记了轻重,那曾子就躲藏逃跑。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孔子是反对愚孝的。

“父母责,须顺承”固然有道理,但显然作为儒家文化创始人的孔子并不提倡愚孝。孔子不认同曾子无论轻重都默默承受父母责难的做法,可见,在孔子的眼中,“孝”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所以,父母的教诲与责罚,儿女要尊重、听从,但也不能墨守成规地愚孝。

曾子曾经这样评说过“孝”的三层境界: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奉养。意思是孝敬父母的最高境界是尊敬父母,其次是不侮辱父母,再次是奉养父母。也就是说,奉养父母是“孝”的最低要求,而打心底里尊敬父母才是“孝”的最高境界。

本帖 steem 首发

小棰待大杖逃

最近新帖

  1. 特朗普要美国退世卫组织,各国加大投入
  2. 前民进党“立委”沈富雄认为,绿营绿梅会继续消费韩国瑜
  3. 最近看社区都在玩like,有心想试试,居然发现买个“讚賞公民”,都付不出钱
  4. 万事开头难,总有第一遭!新人报道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为什么我发的帖子没人看呢?请教一下

This post has received a 44.52 % upvote from @boomerang.

This post was resteemed by @steemvote and received a 19.85% Upvote. Send 0.5 SBD or STEEM to @steemv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