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咱们国内对“躺平”这个话题讨论得很激烈。对此我去关注了下欧美国家,国外的人也出现“躺平”状态的说法,他们把这种状态叫“languishing”。这个词中文翻译过来有疲软、停滞的意思。这种状态的典型表现是,对什么事都不兴奋,对未来既不感到绝望,但也不感到期待;没有特别强烈的无力感。越来越喜欢独处,对凡事都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生活仿佛停滞了,但你也不在乎它的停滞。
那么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专业机构调研大部分是因为疫情。你也知道,在疫情刚暴发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很多紧张、恐惧、悲伤、痛苦的情绪。国外疫情拖得特别长,现在虽然生活逐步复苏,但人的情绪其实已经耗竭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恢复的。这样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出现了任何心理疾病,但肯定也不是最理想的。咱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亚健康状态。
那么疲软不是理想状态,那么一个人理想的状态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值得对生活有更大的野心
我查阅了专门的心理著作,其中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有一位叫泰勒•范德维尔(Tyler VanderWeele)的教授他提出了蓬勃生长的五个纬度:
快乐感和满意度。
健康,包含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人生意义和目标——比如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平时在做的事情有价值,你有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
性格和品德——比如你是否愿意延迟满足?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还有多大意愿去为了公共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而作出选择。
亲密关系——比如你是否对自己的友谊满意?你和伴侣的关系是否能给你满足感?
为什么挑选这5个维度呢?泰勒•范德维尔阐述说,这几个维度有两个共性,一个共性是他们都是“普适”的,任何一个人都会想要拥有这些东西。另一个共性是,把任何一个维度单独拎出来,它也都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值得追求的目标。
这篇论文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人们的生活提出了一个愿景:每个人都值得“蓬勃生长”。不仅如此,它还把愿景拆分成了更具体的目标,来阐述包括提升快乐感和满足感,提升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找到清晰的人生意义和目标,修炼自己的性格和品德,以及建立高质量的、广义的亲密关系。
看了泰勒•范德维尔的论文和观点,我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值得对生活有更大的野心。这种野心不是说,我要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我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是我要给生活设定更多元化的目标,以一种“全局观”来规划我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