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投放过度,被回收后堆积如山。
上牌登记、无牌罚款、违停扣车拖走......全国各大城市开始严厉整治共享单车。而最近,共享单车大企也遇到了融资困难问题,这个行业迎来了最寒冷的冬天。与其说这是资本市场的权力游戏,不如说市场就是民情民意的反映,当野蛮投放的共享单车成为了城市垃圾,就必须要清一清了。
数日前,被堵在广州黄埔大道科韵路人行隧道的这里可真是单车成灾。”
无独有偶,据网友“@52先森”上传的图片显示,不仅人行道和绿化带有大量共享单车摆放,就连隧道内也摆放了大量共享单车。由于人行道被大量占用,致使人行隧道和隧道周边发生“堵人”现象。不少市民表示:在上下班高峰期,“短短的通道要二十多分钟才能走出去!”
虽然经微博反映之后,“隧道内摆满共享单车”现象已经不见,但在当下,共享单车占道早已不是新鲜事、个别事,而是值得大家重视的公共事件。
共享单车堵塞了“最后一公里”
近两年,共享单车作为国民出行新方式,已然从早先纯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外延至一种经济健康的生活态度。
似乎在一夜间,中国再次成为了自行车大国,骑车出行也重新成为一种时尚。五颜六色打着“共享”旗号的自行车,也曾一度成为中国各大城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正当“手机一扫,车就骑走”给予我们无限便利的同时,爆发式增长、“骑入寻常百姓家”的共享单车很快就引发了种种乱象——过量投放、乱停乱放、肆意破坏、占为己有、违规骑行、挤占公共空间等不文明现象正屡屡发生。
如今漫步在中国各大城市,无论是非机动车道、步行道、主次干道转弯口,还是闹市区、城乡结合部、地铁口,几乎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各色单车胡乱停放或丢弃损坏,不仅影响市容,更是对环境秩序以及出行安全产生了影响。而有些遭到损坏的单车始终停在原处,没人管,没人回收维修,成了刺眼的“城市垃圾”。
有序发展才是人间正道
自2016年以来,共享单车作为“风口”,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投资的热点。从最初的北上广深,到之后的二三线城市,街头巷尾处处成了共享单车们厮杀的战场。走在路上,目光所及之处,小黄车、小蓝车、小橙车、小绿车……难怪有人调侃,共享单车再发展下去,颜色都不够用了。
五颜六色共享单车所造成的视觉冲击,常常让你我不得不感慨——哪里还需要花钱花时间去那一个个标榜“上帝打翻了调色板”的色彩小城?我们生活的地方,简直就是“上帝踹翻了颜料桶”啊!
截至2017年7月,中国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注册人数超过1.3亿人次,部分企业还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
回望近年,从O2O行业的“尸横遍野”到外卖送餐行业的“巨头通杀”,每次遇到风口,总会有一番“腥风血雨”。然而在“野蛮生长”之后,总有企业死去,也有企业存活。但是,在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淘汰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浪费。
从这一概念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使用者会那么随意处置共享单车?原来,使用者的这些不文明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不是由其个人来承担,而是由其他路人、共享单车的运营方来承担。
同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共享单车企业在某一区域车辆趋向于饱和之后还会大量投放单车?因为,大量单车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占道、交通拥堵)并不是由其来承担。
由此可见,由于共享单车行业涉及城市管理和广泛的公共利益,政府在监管协调方面绝对不能缺位。市场秩序的维护、骑行环境的优化、相关企业合法权益的维护以及骑行人行为等都应该纳入公共管理。比如,根据城市具体情况设置共享单车总量上限,在城市规划中加入对骑行友好的规划,对故意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依法严惩等等。
共享单车能不能在一个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能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一环,也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艺术。而各地政府,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news.ifeng.com/a/20180125/55449161_0.shtml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Interesting
I will follow you to see your future posts! +UP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