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今無法產生像愛因斯坦、牛頓這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家?

in life •  8 months ago 

首先,時代的變化是無人能抵擋的。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人類生產力和知識的累積也越來越多。
我們假設在亞里斯多德時代,人類的知識總和為1000,而亞里斯多德在此基礎上又貢獻了200出來(20%),那麼毫無疑問他就是跨時代的存在。 假設等到牛頓時代,人類的知識總和為10000,牛頓在此基礎上又貢獻了1000出來(10%),那他同樣是神一樣的存在。 等到愛因斯坦的時候,雖然人類知識怕是已經有100000了,他卻又另闢蹊徑額外開發出5000來(5%),改變了人類認知世界的方式──說他們是跨時代的科學家,應該 是沒有大問題的。 他們雖然不一定有教科書和故事裡說的那麼神奇,他們提出的新理論也都是人類的知識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有很大關係,但是還是足夠厲害了,已經無可挑剔了,畢竟都只是 人呢。 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一點,憑藉個人的能力,每個大科學家所能夠貢獻的科研點數雖然隨時代發展也在不斷上升,但相對於人類的知識總和,這個比例恐怕是在不斷下降的。 所以,在這個時代,還想想出一個超越人類20%的大科學家來,怕是真的太難太難了。
其次,現代科研體系越來越發達,整個世界供養的科研人員比起過去來真是多出了太多,再加上知識的流通性也越來越好,如果有一點新發現的話,大家都會一擁而上 去集體研究它——於是某個科學家個人為此所能夠貢獻的份額就要變小不少;但好處是大家一擁而上,科研條的進度會長得很快。 這樣一來,一項新科技的功勞就不容易全算在一個人頭上了,所以給人的感覺是少有個人能夠直接改變世界了。
再者,在較高的層次上,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拉近。 過去能接受良好教育的人顯然是少數,而現在這個門檻可要低得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厲害的人越來越多了。 所謂跨時代就是要超越同時代的人,而同時代的人越來越厲害,那麼想要跨越一大步,可就不太容易了——而且呀,就算人們願意去認可死去的先哲,人們 也不是很情願去誇讚同時代的科學家。 這也是人之常情,越近就越看不出人的厲害。
最後,大科學家本來就是極為難得的東西,牛頓、愛因斯坦這都是幾百年來出一個的人物,從機率上講,我們本來就不能夠保證當今世界上就正好有這麼一個人和他們一樣 厲害。 畢竟「當今」在人類歷史上來看是一個很短暫的概念呢.
對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當今西方科學界對人才的培養模式就不是供養大科學家的模式──而是工業化大生產的模式。 因為一方面大科學家可遇而不可求,另一方面,培養100個不錯的科研工作者賣命幹活要比投資10個可能的大科學家短期回報要高得多,要知道,大科學家所關心的 問題很多都不是5年時間就可以搞定的——但對當代科研工作者而言,5年已經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了,5年灌不出水來,可能就無法繼續科研了呢。 什麼? 你說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老教授和諾獎得主? 等混到那時候,人就已經錯過了智力最巔峰的年華了,都只能吃吃老本了,多數不會在科學上再有較大的貢獻了。
所以,總的來說,這個時代想要產生大科學家的確是有些困難的。 但是,我也相信有些人就是能夠超越時代的束縛,成為貨真價實的科學大師。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