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道會看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異同】(節錄)
自從二十世紀普世基督教運動以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即更正教,下同)增加了對話。兩者互派代表出席議會,共同參與社會見證,使彼此的差距日漸減少,甚至有些人感到基督教應拋開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包袱。自梵蒂岡第二次會議(Second Vatican Council,1962-1965,下稱梵二會議),天主教向基督教展示了友好的態度,作為基督教福音派的信徒,應要重新思想兩教合一的問題。
最能突出天主教對基督教立場的,是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1545-1563);向基督教伸出和好之手的,是梵二會議。事實上,天特會議中兩者教義的分歧,並沒有在梵二會議中修改。
一、因信稱義
天特會議文獻指出洗禮是靠賴耶穌的功勞使我們獲得新生,但洗禮之後,人仍會犯罪,這樣補贖的聖禮對我們獲取救恩就是必需了。這種補贖的教導使人誤信基督的恩典不足赦罪,人要付上功德才能贏取救恩。天特會議有關因信稱義的道理滲入了以人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錯誤,這點正是基督教所激烈反對的。梵二會議並沒有對因信稱義的問題詳加討論和修改,《因信稱義聯合聲明》仍未得到天主教教廷的認可。
二、恩典問題
1. 聖禮
天主教把聖禮賦予了特殊地位,相信基督恩典,活躍地臨在聖禮,以致人必須靠聖禮才能稱義。自天特會議至今,天主教會都提升「七聖禮」(Seven Sacraments)的重要性到含有救贖的必須性(necessary for salvation),確實誤導信徒以「守禮儀」來維持救恩,是推向「藉行為得救」的錯謬。
事實上這些行為乃是得救後的表現,乃是有基督生命者理所當然的自然流露,絕非博取神賜福的功勞。
2. 教宗無誤
基督徒尊重教會領袖也重視聖禮,但決不讓人及聖禮分受了基督的恩典,所以我們絕不會接受教宗無誤論,也不會向聖人遺物敬禮,以期獲得額外恩典。
基督徒以三位一體的神為首,不以地上任何尊貴聖潔的人物為權威般可以代表神。教會歷史不斷提醒我們切勿將人神化,否則後果嚴重。
3. 馬利亞
雖然梵二會議將馬利亞的地位放在教會篇而非三一上帝篇中,但就馬利亞的升天、受禮敬、終生童貞女教義,梵二會議仍是全力肯定及堅信不渝。馬利亞被抬舉到與三位一體上帝相似的地位,難怪在拉丁美洲、歐洲及菲律賓等地,馬利亞與其他宗教混合,成了眾人膜拜的神。
基督徒不拜馬利亞,不向主母祈禱,不等於我們不重視馬利亞的尊貴性。相反,我們以她為「常人」地去理解,比天主教會以她為「無原罪」、「升天」那位神化了的「超人」來理解,更顯出馬利亞作為人的偉大。
三、我們對天主教的態度
我們對天主教所持有的開放態度應該接納,但必須緊記,基督教與天主教在教義上仍存在極大分歧。我們的立場是:自宗教改革以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在教義上的分歧沒有改變,至少由天特會議到梵二會議都是如此。近日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就因信稱義所達成的共識,看似寶貴,但其中措詞十分謹慎,事實上並未代表整體天主教的教義,至少在大公議會上從未定案。或許待下一次大公會議我們看到天主教對因信稱義提出積極的意見,我們才有共同根基處理其仍他問題,諸如馬利亞、教宗無誤和聖禮等。
撰文:楊慶球牧師(反省部份由徐濟時先生執筆)
督印:神學時事立場委員會
(張慕皚院長、許朝英社長、郭瑞榮牧師、楊慶球牧師、
胡志偉牧師、徐濟時先生)
全文:
http://www.cmacuhk.org.hk/version3/mag/mag_letter_14/mag_letter_14a.ht
Congratulations @kennykwong! You have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2 Years on Steemit
Click on the badge to view your Board of Honor.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
Congratulations @kennykwong! You received a personal award!
You can view your badges on your Steem Board and compare to others on the Steem Ranking
Vote for @Steemitboard as a witness to get one more award and increased upvotes!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