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看文学理论或其他.谈得最多的是意境,后来又有情境.意象,似乎就是没有看到这"心境"二字.
阅读需要快感,仍需要同样的心境,才会认为那是好文.语言是一种形式.有了同样的心境,即使那文残缺不堪,仍是心向往之.就好像每走一处必看古文物的摊档,即使一快破石.也能玩弄再三.
即使孙子兵法考古文物没有人去追求他的完美,追也追不了.世上也许本就没有十全十美东西.完美的在评论家眼里是那样.但在作者那儿是不是也只写得出那样的东西也未可知道.
我曾经觉得没有作家是一直可以畅销或流行的.一切皆为时代的需要.即使古代的经典到一定时候也有缺陷.到另一个时候又被捧为经典.
所以聪明的政治家都知道为臣子或人才留一条活口.保不准还有用途.小说或文艺即是同样的道理.
即使著名的小说如<堂拮柯德>,最先大概也是一本及为普通的小说.目的就是反骑士小说.可是.后来却成了描写西班牙社会风情的百科全书.这是历史后来下的评论.是由于西班牙这个古老帝国无以复苏所致.
至于其他如卡夫卡的作品.<红与黑>小说.皆为后来者所推崇所致.一句话.关键是否最时代有用.为时代的读者所喜欢.
我也曾在另一篇文里说文坛也是股票市场.作家即使在死后几百年几千年仍有可能涨跌不断.这可以推到书刊这个市场来说.也可说学术论坛亦是如此.即使大教育家孔子几千年后仍有被蒙羞的时候.但是却也受到代代人的遵从.
小说这东西.有时确实就如古代人所言,不外杂录而已.
一篇好的小说.即使再说得好.过了哪个时代.有时也认为不好.象很多顶级小说家.如今还有学者认为不值得一提.当然有些在那个时代冷落的小说家们后来又得到一定的重视.
文学这东西因为时代的原因.有时被冷落的也会被推到一个时代的高度.就好象股票市场的飞涨一样.但是,没有涨的并不一定就不值钱.
据说文学也需要发现.可是,这些都是书商或评论家的事情.
读者呢.除了时代的跟随阅读外.更多的有个心境问题.与之贴切的百读不厌,即使有公认的名著.如果认识上跟不上.根本就没法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