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飛輪

in tourbillon •  2 years ago 

要了解甚麼是陀飛輪,要首先明白為甚麼陀飛輪會被發明出來,也要先了解陀飛輪的歷史。

18世紀末,當時的人都仍然主要使用懷錶,但是懷錶的特點是,長期都以同一方向放在衣袋中,而世界上有一種懷錶的天敵-地心吸力,地心吸力是鐘錶機芯運作規律的大敵,機芯中的擺輪搖擺速度會受懷錶不同的擺位,致使速度上變快或變慢,令懷錶的走時有誤差!

因此,如果想要懷錶變得更準時,更必須令機芯減少受地心吸力的影響,因此,當時陀飛輪被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抵消地心吸力對機械裝置帶來的不利影響,令擺輪的速度可以維持正常同一的速度。

陀飛輪可以抵銷地心吸力影響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將擒縱結構固定在一個框架內,然後每分鐘360度不停地自轉,在旋轉的過種中,所有誤差有規律地重覆,就會互相抵消,而且擺輪軸輪不斷轉換的接觸點亦促使系統流暢運作!

一般人對於高級製錶最常見提出的質疑就是:走時會準吧?畢竟都這麼貴惹,至少得會準吧!筆者認為高級製錶配置陀飛輪,應當是比一般基本錶款會更精準些,但問題又回到——難道這時代追求精準會僅需要靠一顆陀飛輪來判斷?

行情以百萬起跳的陀飛輪腕錶,貴在業界熟稔陀飛輪工藝的製錶師屈指可數,加上當代奢侈品消費,情感與藝術層面需要被放大,出自名牌世家的傑作幾可比擬藝術品,因此當代擁有陀飛輪的意義,並不在於它分秒不差的飛舞運轉模式。

淺白地來說,在那個時代能想到干擾機芯運行的因素可能就是地心引力,陀飛輪的發明就是這麼來的,隨著時代演進加上休閒活動應用, 20 世紀初更開始了防水、抗磁、防塵、抗撞等研發,做為外界環境防禦,精進機芯運行的精準表現。

肉眼可見的陀飛輪結構有擺輪、游絲、擒縱叉與擒縱輪,上方通常還有一根固定橋架,這樣貌似乎與一般腕錶核心動力結構無異,但仔細觀察還多了一個框架。

當發條盒將動力經由傳動輪系輸出到擒縱擺輪前,會先驅動陀飛輪框架的運轉,目的就是在於試圖透過不斷飛轉、變化方位的運轉方式,賦予其所連結的擺輪擒縱運轉更為精準規律。

框架通常設定為 60 秒運轉一圈,可視為一分鐘陀飛輪,也因此陀飛輪裝置帶有秒針或刻度指示,做為顯示秒針的顯示之用。

以精準度來看,陀飛輪一旦上鍊後就停不下來,但現今開始有品牌推出能停秒調校的設計,教人更愛不釋手。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Loading...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