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的发展趋势

in video •  7 years ago 

美国今年4K开始发展, 主要是片源解决了,这些片子都是新生产的内容, 旧片转的不多, 毕竟也没有人看老片了。 H.265 with 20~25Mbps 的码率。

美国的片源解决了, 中国也不应该存在4K片源的问题, 而且不一定要求4K分辨率, 分辨率高并不代表清晰度高,只要母带好, 转出来的视频都不会差。

对比美国,我估计中国会采用H.265 / 10Mbps 左右的码率!

Why ? 中国带宽成本高!

现在包括中国移动的手机应用,都是在利用技术手段降码率! 而不是增加码率, 这说明了一个基本问题: 如果带宽成本下降,则运营方就会提升码率;否则在带宽成本不下降的情况下, 他们能做的事情就是降码率!

但这和4K有关系吗? 站在管道商的角度来看, 只要视频文件大就OK。 站在运营方的角度来看, 4K有关系吗, 只是一种营销的需要。站在用户角度看, 他们只关心是否感觉爽, 但清晰不是只有分辨率一个维度!

信源
要想看得爽,还得片源好。

目前片源有两种来源, 一是新片4K拍摄,二是老片转4K。

老片转4K有三种方法:

2D scaler, 向上采样时,边界锐化做得比较好,但纹理不行,也就是细节还是不行
super resolution, 分为传统的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算法。传统算法在细节上还是不行, 神经网络的会好一点, 目前可供参考的有google raisr, 以及更牛的 caffe based very deep convolution network for image super resolution。
frame rate conversion, 把24帧插值成120帧,让视频行云流水般的顺滑, 看过比利林恩中场战事的4K / 120Hz电影的人会知道那种感觉。
电影的拍摄过程就是将连续时间内的光线变化采集记录为离散的一幅幅静态电影画面。而在放映阶段,要让这些静态画面重新“动”起来,就要运用到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实验表明,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大约为0.1秒左右,因此只要画面切换的速度大于12帧/秒,人眼就会将上一帧的暂留影像和下一帧画面连起来,形成连续的视觉感受。

我们平时看的电影是24帧的拍摄和放映技术,即每秒24格的画面更新率来拍摄和播放,这是电影发明时代能够使人眼不觉卡顿的最低速度,最初为了节约胶片,保留到现在,更多的是一种习惯的传承了。而120帧就意味着一秒里会有120张画面,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直接将原有电影拍摄中的每秒帧数提高5倍,可以比24帧电影看到更多、任何想看的细节,高速度下会使重影消失,画面细节更丰富。画面清晰到现在所有网上的剧照都没有120帧银幕呈现的那么清楚,比利林恩站在球场中间环视球场的时候,你甚至能看清最后一排的观众。(摘自

从内行的角度来说, 上述算法中,对人眼最有效的是FRC(frame rate conversion), 而不是前两种增加分辨率的算法,所以即使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算法, 也不是走在趋势的道路上,一条死路而已,不管包装成什么AI,都没有意义!

4K + HDR
4K下一步的发展不是8K, 而是HDR与4K的结合,是更有效提升视频细节的技术。高动态范围是非常有效增强人眼对视频主观印象的技术, 没什么好展开的,就是告诉一下结论!

VR 还早着呢
那4K之后, VR/AR什么时候好呢? 判断的本质点在哪里呢?

先说结论, VR还早着呢!一切VR创业都是炮灰!

VR本质上是360全景, 正常情况下人眼看视频是10度的角度, 但想看360度VR, 需要把显示器放在人眼很近的地方, 让人眼有90度视角。那问题来了, 从10度到90度,意味着屏幕分辩率需要提升9倍, 如果想看真正的4K VR, 屏幕的分辨率需要从4K 提升到36K,否则VR没有意义! 当然现在的VR, 只能用很小的分辨率,玩玩游戏,但无法规模应用!

等什么时候电视的分辨率到了40K, 那时候就是 大规模应用的时候了, 判断的标准就这一个。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52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