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前几天去看了画展,很独特的私人美术馆,相比较公立美术馆动不动几层楼来说,全程走下来不渴不累不拥不急,丝毫没有以往那种看幅画都需要有好体力的架势。而也因为作品不多,所以即便没有名家的大作,每一个却都能花时间仔细欣赏。在以往很少注意到的整体结构、背后流派、印章等问题,包括与现代画家同一个风格的比较上,也都因为花时间进行了思考,所以反而比一次看几百幅画收获更大。
在这之后又去了不同风格的书店,也因此跟人讨论了阅读数量以及对自身提升的关系,最明显的发现就是原来我不是唯一一个读多少忘多少的人……而越是快速、大量的阅读,能够做到的也只是锻炼了消化的“坚韧”,而不是迅速的消化。反而,这半年多来总共纸质书阅读才5本,且这5本中有3本是计划读完再重读以及重读完还是没理解的,所以竟然很意外的印象深刻,感觉上已经不是在“读书”,而是真的与书“为伴”了。
很多时候人们谈到速读都很排斥,然而在最开始的时候别说一字不差了,就是能够心平气和的读完都是困难的。追求数量以及速度并没有错。虽然事实上就是除了用来过目就忘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这却是培养“感觉”的好方法。就好像吃美食吃多了,有一天给你一道糙饭盲吃,你都能一下子感觉出来不一样,而这点“感觉”不需要成为顶级厨师才能掌握。这就是大量,多次,反复,实践的好处。精读相比起来就是一件难的事,而大量的速读以及过目就忘为的就是培养起读书的习惯来。
就好像最开始不会写字的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先把字会写了,而不是去考虑背后的不同风格以及横撇捺之间不同的力度和角度区别。
所谓精读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如果看画只是画面,看字只是字面,那就只能走马观花了。而理解则是大量接触后的一种再筛选,以至于多次反复后形成自己的筛选标准。就好像知己和朋友的区别一样。
事实上,哪怕是一部公认的烂作,只要好好花功夫在上面,对自己的成长也只有利无害。这就好像很多时候人们说的“好牌”与“烂牌”的问题一样,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怎么握到一副好牌上,但是从来没有规定过好牌不能往烂打。同样,手里握有烂牌的人,现实只要是一个流动的世界,就永远不需要担心没有打好牌的机会。
而说到怎样“握有好牌”上,其实更多人都是在进行低层次的竞争,最明显的就类似于有了一个看起来好的机会,于是一窝蜂的凑上去盼望赚一票就走;又好比有容易赚的钱时,会习惯性放弃困难但是更有利的。很多人会说这是因为没胆量或者没见识甚至太懒惰导致的,但其实这还是选择的问题,如果人们对自己太容易感到满足的话,那也就相当于放弃了进步的需求。
竞争的层面是可以自我选择的,或者说也必然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看起来大部分人是选择了舒服的方式避免了激烈的竞争,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陷入了更激烈的竞争中罢了。因为谁也不是真傻子,看起来的舒服就跟看起来的遍地黄金没什么区别,迎接来的也只会是“人群”的追逐。换句话说,你以为自己选择了一条轻松的道路,但是因为每个人都看得见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跟“一大群人”作竞争。
而同样,看起来另一些人参与到了残酷甚至捞不到好处的竞争中,但是只要跳出了“众争”的环节,本质上就是赢了绝大多数人,并且有了更进一步赢的机会。
所谓的“实力不济”不如说是道路选择导致的必然碰触到天花板,于是导致自己根本没办法轻易去突破。这就好像在入口处选择两条不同的路一样,一条在最开始相对平缓安宁,但是越往后走越是四面楚歌;而另一条路一开始看起来简直难上登天,不光考验勇气还时时刻刻需要面临自我打脸的种种折磨。路摆在那里,不管是出于惯性也好还是对自我的“内心评价”也罢,总之选择第一条路的人简直数不胜数。而这大部分人里面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是看着长辈们如何走这条路的,也就是他们明知道这条路的烦恼与限制,居然还这么有“胆量”去选择走上同一条路——真有点英雄就义的感觉呀……
这个事说出来当然显得很残酷,但这就是选择与承担的问题,因为时间只有一份,而你也没有分身的能力。当把时间选择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时候,那你就是不可能同时体验到无需为鸡毛蒜皮烦恼的那种自由的。
同样,当钱多到随便花的地步的时候,本质上就是做很多事情或者说90%的时候都是毫无限制的。很多人说不相信那些“钱不重要”的鸡汤,但事实上这就跟吃饭一样,今天的人还有几个会为了下一顿饭不知道在哪里而忧愁的?吃饭不重要了吗?不是的,是因为你随时都可以买得起饭,所以实在没必要为了吃饭的事情担惊受怕。反而,如何吃得更好,以及要不然少吃点这才是你会思考的问题。
很多时候看起来做一件跟大众一样的事情是获得“保障”的根本,但损失的远比获得的要多。这就好像一大群人分一块蛋糕一样,看起来能得到蛋糕的一部分是绝对有把握的事了,但也不过能分到一点点。考虑所谓“错失”的机会成本是没意义的事情,但是在明有更好的选择却只是因为没仔细思考清就冲进前者的情况下,这份激烈却不讨好的竞争就是为自己的决定的买单了。
而选择做一件少有人在当下会做的事情,看起来很没有“保障”,但这个过程是跟少数人竞争,从而增大了赢的几率同时能够获得的蛋糕份额也会比前者大的多。所谓的保障从来不固定属于任何人,哪怕是看起来人多势众也是如此,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的实力,以此来掌握局面。而不是充当虾兵蟹将,得蝇头小利。
听起来,这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世界上哪有什么只属于“少数人的竞争”?但凡有点利益,不管易不易得,危不危险,甚至道德不道德,人们都会选择一窝蜂的钻进去。这是事实,谁让全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呢~但这同样只是一个片面的事实。因为人们从来都只懂得在入口处与一大群人争夺利益,而不懂得再往里面走一走,与少数人分享利益。
记忆最深有关这点的就是常见的各种排队,不管任何景区任何时节,人们都只会在最外侧靠边的位置拥挤不堪,而里面的宽敞就那么明目张胆的摆着也没人看见似的。而即便遇到里面同样为数不少的排队情况,也不用心急,永远里面会比外面快。
很多时候,人们无意当中进入了“众争”的环节,本质上也是为了增大赢的概率,而且主流的竞争没有一个不是“与众之争”。然而世界不是“单一衡量指标的竞技场”。所谓的众争在很多时候都只是感觉,大多数人都无法从自己的视野里跳出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哪怕那个所谓的广阔也未必是真实的,但这就跟互联网上翻墙后的世界和局域网的世界一般。在没有看到前者的世界前,你以为世界是这个样子的,自己可以随意碾压这个世界。但是只有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你才知道原来世界是那么大,自己的“小九九”都不需要经过碾压可以直接成为飞沫。真正的竞争从来都是少数人之间的比拼。
这就好像原来在“时间的玫瑰”那篇文章提到的一样,当你面对宇宙中动不动以“上亿年”为生命单位的时候,所有的骄傲与失落在这份庞大的计时面前都没了意义。有的只剩暗暗地扪心自问:如何让生命的存在更有意义。而不是隔壁老张还欠我一掰西瓜钱,今天晚上我要吃回来。只有看到一个更完整的世界,才会明白自己的分量,而这个“看到”并不一定指亲眼所见,包括学习以及思考得来的结果。
当然,很多人会说自己是被现实逼迫的不得已,如果每天葛优躺都能活得像皇帝,谁会选择“众争”呢?谁会选择计较鸡毛蒜皮呢?
说的是很有道理,但这世界上很少有人是天然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成长的本质就是每个人与自己做对抗以至于有一天可以与自己并驾齐驱的过程。就好像,如果你是个文盲,然后还想有学问,你当然可以理所当然的表示自己不识字,从而放弃。但是同样你也可以选择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有一个不完美的开始,从而有一天可以真的畅快的阅读,获得学问带来的快乐与自由。
每个人都是有选择权的。你可以选择心里不断幻想着一下子拥有那个美好的结果,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永远的不开始。同样,你也可以选择接受那个一开始不完美甚至非常丑陋迟缓的学习了解的状态,在过程中不断打磨这份不完美,以至于有一天无意回首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曾经想象不到的成绩。
即便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换句话说,不是因为你天然有优势,于是就不需要经历打磨了。相反,生活中也从来不缺那些有天赋以及有各项优势的人最终一事无成的例子。提到这点并不是让大多数并不具有太多优势的人心怀庆幸,而是所谓的机会和优势,在生命的漫长过程中,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自己对自身能量以及外界资源的驾驭与发挥。
虽然看起来走少有人走的路,是一种特立独行,一种另类,甚至是一种投机。但是抓住机会发挥实力才是根本,而不是真成了被风吹起的猪,但是始终磨练不出足以在风过之后不至一落千丈的翅膀。机会当然遍地都是,但是人们追求的时候更应该追求一个可长期发展的机会,如果只是短期套利,完成一次又一次一锤子买卖,看起来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不会获得大的成就。反而这样次数多了,还会错失真正的机会和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这就好像看假货多了,看真货反而觉得是假货了一样。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最后的结尾表示同样一个名词,有的人搜索是为了找到一件商品,而有的人是为了找到一个投资品,最后表示世界已经割裂为不同认知下的不同世界。其实本质上,世界就是不同的。
那些在最拥挤处排队的人未必没有看到里面的宽敞,但是愿不愿意放弃眼下的拥挤走进去看一眼究竟有没有机会,这个就因人而异了。而不同的思考方式带来的也必然是不同的结果。同样,这世界上的机会也是如此,有些机会真的耀眼到所有人都明白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于是愿意前仆后继,但是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有足够实力,那当然进入哪里都是机会,甚至都是巨大的机会。但是如果实力不济却选择冲进去,能不能从中磨练自己已经是小事了,会不会出来后还不如进去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说白了,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用同样的时间如果做另一件事能够收获到的是否比这个机会更多,以及对未来人生的几十年哪一个意义更大。这才是人们面对“机会”的时候应该最起码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捡黄金没法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以至于未来几十年真的不用再愁发展,那你还是老老实实先做点事情比较好。现在的看起来傻一点,是为了以后别真的只能傻眼。
当然,这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放弃追逐机会的浪潮,事实上任何人做事几乎都只能顺“势”而为。而一个人想要取得成绩,绝对不只是依靠自身实力就足够的,这里面还有太多因素,最明显的就是尽可能的选择以“几十年”为单位的机会浪潮。因为做事想出效果不是一两天的事,而人的成长和时间的复利一样,时间长度足够的情况下,才能抹平其中波动的部分。对于“稍纵即逝”的机会,其实只能说里面投机的成分太高,而面对投机,大部分人都是疲于应对的,以至于最终都只能是浪费了时间。
对于真正的机会,看起来很多人都会想象如果在曾经的某一个时刻抓住了该多好,那样就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就可以获得“难得一遇”的回报。其实这也只能是想象了,甚至还挺愚蠢。因为这世界上不存在一帆风顺的好投资,这中间的任何磕磕撞撞都可能是别人选择出局的理由,所以所谓的高收益不过是事后诸葛罢了。
不过对于真正好的机会,其实不应该觉得“代价”高就选择视而不见了,因为世界上但凡有价值的就没有始终被埋没的道理。而如果自己始终不能明确这一点,那只会错过更多。
人们总说实力很重要,但很多时候“见识”比实力更重要。见识影响到的是人们的选择,而实力则是选择后的做事,如果选择了一条狭窄的道路,实力强虽然也能打出一片天下,但是相比选择宽阔道路来说,首先就不是一个量级的成就了。所以,思考的能力比具体的做事更重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何荷鸣(hehemingHHM)
关于自由的选择:《追逐安全感,只会失去更多的自在》
关于贫穷的本质:《贫穷,是一种病》
关于什么才是牛逼:《由基因变化引发的思考》
关于时间的利用价值:《抓住事物的本质》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