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喜欢说自己通血了这里,通血了那里,那是事实吗?

in xunhuangong •  7 years ago 

人们总喜欢说自己通血了这里,通血了那里,那是事实吗?未必就是。事实是凭实证而不是凭幻想。要证明自己是否通血我告诉你一个验证办法。
做下几天(也可时间再长一些)上水化瘀之后,观察自己身体的感觉(在睡醒一觉的早起)。如果身体感觉无有僵板痛痒,活分如初,自由随意,那自然是你血脉通畅得好。反之则是血脉不通。
因为上热化瘀到了那里肯定要湿遍的,如果你那里血液通畅得好,上热化瘀完毕,气会渐冷,水也会随之回收且下行。如果血通不畅,上热化瘀完毕后,气渐冷的同时,水不是回收而是渐凝,不是下行,而是阻停。

风湿,风湿,人们都知这是病,何来此病,气不通何有风,水不上何有湿?有水未必就是病,有气也未必就是不好。只是水要见热而化,见冷而下才好。见冷不下那就是固在那里的风湿了。而见冷不下乃是血流不通之故。

人们坐功经过验证发现自己通血不好,盘坐是很管用的。但行阴阳单功,比单行阴功肯定还管用。因为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热就没有冷,没有化瘀就没有通血。要想练功有所成,你最好变一去的功夫为来去的功夫,那样道途路正一些。

  一个朋友,得了病,他很勤奋,苦苦练功去毒,一段时间后,他的病好了,但他的妻子被他传染上了。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事。也是我的马虎,才导致了这本不该发生的悲剧。一个病人,练功中他身上的毒气必然会被排出散发到空气中的。他与妻子同住一屋,屋子不大,封闭严实。

问:睡醒腰疼,什么原因?
答:湿气不下,血流不通。安坐静坐通血,解此问题。
长做此功,年久日深,有人也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气脉被停阻在左肾那里,任你怎么冲也不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告诉你,那不是你平时化瘀通血这阴阳单功做得不好。而是你以前日积月累形成的元气中折。如此,你越是瘀化,越是血通,那里越是积水阻停,长此下去那里还会狠狠地招风引痛。
自然,一般小修者断不会出此现象,定无此灾。但出此灾者,不修全功,也就是通元之法,还可以说是环通大周天,也可以说是循回五行术,那是如何也不能破解的。
五行周天功还是别瞎练为好。因为放眼天下,真懂和真会那功法的没有几人。
肾水上,肾水下是一种体内循环运动,前者是化瘀,后者是通血,在循环中他们之间发生着一种必然的相互促进的作用。但这一切想要自己查得清,验得明,觉得准,那必须先要气通才行。而气通的方法我在此吧别的帖子里也曾有说起过。如果不先通气,那在做此循环运动中,很可能会发生胸闷喘不上气来的感觉,而且也会觉得身躯疲惫,劳累异常。通气,化瘀,舒筋,活血,四项功能,都各有其作用,在运动的循环中,他们各自保持独立,但又互相影响,相互促进。

须知在气通的身间里,肾水上,肾水下,这种上下之路,不是直路而是弯路。弯就弯在水流上下都要经过肾,上也经过肾,下也经过肾,在那里要走一个s弯。而弯在那里的水,可以流动,也可以不流,流动就会滤清,不流就会储污。流动,上下水就会循环而过,不流动,上下水就会被积污而堵。
很多练功者练到很高的修为时,都因弄不走那些积污而被堵死在那里,在也无法前行,而遗憾终生。
针对那里,通气?如风吹粪土。臭味有,粪土不动。化瘀?如水润尘土,湿了又干,软了又僵。通血?如平地凿井,越凿越深,越深积污越多。
想动那里,唯有舒筋一途可用。而舒筋也分两种,一种是有水而舒,一种是无水而舒。 有水而舒是真舒,无水而舒是假舒。
何为真假?一个例子,你端盆向路人一泼,盆里有水,就是真泼;盆里无水,就是假泼。
真假动作一样。作用不同。
舒筋引来真水狂流,弯内积污才能被冲而走。
而引水之法,那必要来自五行循环术的了。
同是坐,同样的坐,人们坐出的感觉也会不一样。
前因决定后果,前因不同,所产生的后果就会必然不同。
那就好比吃饭,人家吃饭,你也吃饭,但吃出的感觉也会不一样。人家吃饭前饿着呢,吃了饭,正好;你吃饭前饱着呢,再吃,饱上加饱,难受。
说起舒筋,有人问:他也压腿,我也压腿,怎么他压腿就能肾水而下,而我压腿就不能呢?原因就是人家压腿前做了一些汇肾水的动作,而你压腿前没做那动作。所以,人家压腿是实压,你是空压。
空压也比不压强。有那器在那放着,有物来就能装,没那器,来了物也装不下。所以,压腿那动作,想要舒筋的人们,还是应该经常练练得好。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
Sort Order: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hongxing18404.blo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