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爱

in zhangailing •  4 years ago 

图片.png

1955年张爱玲抵达纽约,第2年认识了赖雅,一个比36岁的她大29岁且支配她下半生的关键人物;一个数次脑栓塞而身体状况欠佳的美国文人,那时他的创作时代已经结束,但对张,他看上去“很关心很热情”我不知道张是否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因为感情的孤独经济的拮据使她变的焦虑,人在极端的脆弱下便无力拒绝任何关爱和帮助,于是很快嫁给了他,由此可见张渴望过一种平静而安稳的日子,一种传统女性普通的生活,但事与原违,赖雅数次脑部栓塞,为其治疗花掉大量钱财,致使经济日渐窘迫,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张一个薄弱女子肩上,为生存,她不得不辗转在台湾与香港之间拼命写作,在62年张给他的信中说:“写作时间太长了,眼睛又在流血、、、”每每读到此处,眼泪就会忍不住流下来。一个这般才华的女子,要遭受上帝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为爱与不爱,要用付出一生的磨难为代价吗?
图片.png
张爱玲后期大量作品,文字优美,思想独特,读来如潺潺流水,但多数却是在一种心力憔悴的情况下而写,也就是说为生活所迫,无奈而被动的提笔创作。原来许多优秀作家的文学创作力,源与对生活的失落及对现实的无奈,才将所有的孤独与压抑;抗争与愤怒转化为文字符号爆发出来,且源源不断产生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所有的辛酸和沧桑在文字中得到补偿和安慰,正如那句“生与忧患,死于安乐”,试想如果张爱玲出生官宦之家事事顺利爱情甜蜜,恐也只能做一躲在花丛后以手帕掩面惺惺作态娇生惯养的小姐了,“一生泯然众人矣”。这也许就是”失之东榆,得之桑榆“吧。

张爱玲热烈地爱着别人,却苛刻的对待自己,第一个恋人令她伤心,第二个爱人令他心累,她的感性她的真情给她带来致命的伤害,这几乎成为所有真性情的女子共同的失败之处,所以孤独贯穿着他整个后期作品。正如那些单薄而瘦弱的黑白照片,用那双美丽的大眼睛探询着前方,却流露出一种孤苦和无助,在这个世界,这个为爱而心碎的女人就这样走过她孤独隐忍的一生,留给世人的是她不朽的作品。

Authors get paid when people like you upvote their post.
If you enjoyed what you read here, create your account today and start earning FREE ST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