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 有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己越来越不能忍受等待了。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时候,仅仅做到是不够的,我们还希望能够马上做到。 如果留意一下我们的朋友圈,就会发现大家越来越追求“快速”这样的理念:30岁之前要把自己嫁掉,否则就好像再也嫁不掉一样;30岁之前要有房有车,年收入100万,否者就好像要被社会淘汰一样。 关于这样的一种心态,我们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一方面,当别人都在不断的提升自我,变的越来越优秀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让自己在和别人的竞争中跟得上节奏。但是另一方面,速度只是生活当中的一个方面,有些事情可以讲求快,但是也有很多事情是欲速而不达的。 并且很多时候,一味的求快反而会让事情变的更糟。
比如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很多人会表现的很急,总是希望几句话就把一件事搞定。这样看似很讲效率,但是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没有耐心听别人说话。 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一种心理模式,当别人和我们说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突然之间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和念头,于是就下意识的认定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对方之后所说的话我们就不会再去关注。 此外,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和在别人聊天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总喜欢打断别人的话。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从对方的只言片语,或者表情神态中就能了解对方的想法,“你一张口我就知道你想说什么”,所以没有必要浪费时间等你去原原本本的说完。 虽然有时候凭借经验我们确实可以猜对一些,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对别人内心想法的判断是有失偏颇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预设,就是在只掌握了很少信息的情况下提前对结论做出假设。心理预设是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们之前说过,一个人只能看到他愿意看到的东西,所以当我们有一个心理预设的时候,别人所说的与我们的预设不相符的话就很容易被我们忽略。当我们“认定”对方在欺骗我们的时候,所有的解释就自动变成了掩饰,这时我们就很容易陷入这样的模式当中:
“你听我说,你听我说。”“我不听,我不听。”
这样的一种沟通是很难达成共识的,所以一些有经验的人,在越是重要的事情上越会保持足够的耐心。 真正会沟通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等待的人,他们不急于表达自己,而是认认真真的去倾听别人,让对方把话讲完。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思考对方的想法。等自己确信已经完全的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和意愿时,才有针对性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认真的倾听别人会多花很多时间,这看似不讲效率,但是这样的一种等待也会得到很多额外的收获,比如避免误解、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 当别人都在追求沟通效率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提高自己带给别人的沟通体验,我们才会得到别人远远得不到的沟通效果。
学会等待还意味着,当你想要某样东西的时候,不要期望它马上就能实现。 当我们到一定年龄以后,就越发的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感受:很多时候有能力是不够的,你还需要学会等待,并且在漫长的等待中持续努力。 现实的生活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个是远超我们想象的复杂性;一个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当我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很多我们不了解,或者没有意识到的因素在影响着我们。所以就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有时候你可能并没有付出什么,但是你却收获了很多;有的时候你付出了非常多,但是得到的却很少,甚至是一无所获。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少年得志,刚一进社会就取得了让别人羡慕的成就;但是也有的人比较晚熟,在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失败,沉寂了很多年以后才迎来爆发,实现自我。 我们并不是说哪一种方式更好,而是说面对生活这头大象,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盲人,你只能了解到你触摸到的那一部分。所以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假如你期望的结果并没有如约而至,这并不一定就是你错了,更不是代表你不够好,或许我们只是欠缺了一点时间的沉淀,需要多等待一段时间而已。 所以,假如你还没有找到那个真正喜欢的工作和事业,对未来感到迷茫,不妨学会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先努力的做好眼前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找到真正懂你的人,对感情充满焦虑,也不妨学会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学习爱自己和给予别人爱的能力。 所以,虽然等待并不总是好的,但是如果我们接受等待,并在等待的过程中有所为的话,那等待带给你的可能就是极好的事。
Hi! I am a robot. I just upvoted you! I found similar content that readers might be interested in:
http://rcdf8.blog.163.com/
Downvoting a post can decrease pending rewards and make it less visible. Common reasons:
Submit